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库存指数下降 车市回暖无期

2019-07-09 09:42:00     作者:焦玥

  2019年已过半,“跌跌”不休的车市也许会因全行业大力度地清理库存而被按下暂停键,但本已步履维艰的经销商感受到的并非如释重负而是雪上加霜,行业翘首期盼的车市回暖还遥遥无期。

  7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举行例行月度形势分析会。会上发布的诸多数据,让行业人士对经销商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市场境遇及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此时,“信心堪比黄金”这句话用在当前的汽车行业再合适不过。

  排放切换致库存下降

  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0.4%,环比下降3.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虽仍位于警戒线之上,却是近一年来最低的月份。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郎学红解释称,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同环比双降,并不意味着市场回暖。这是在全行业大力度清理国五车的背景下,消费者大多抱着抄底的心态购车,使销量出现短暂回升,才换来库存从上个月的50.3%陡降至41.7%。此外,不提前实施国六标准地区的经销商,为完成半年度考核而进行冲量促销,也对库存的下降起到助推作用。

  从库存预警指数的分指数来看,与库存下降、市场需求和日均销量上升对应的却是从业人员和经营状况两项指数持续回落,反映出行业仍处在不景气的情况下。调查显示,今年经销商普遍采取减员增效的举措来应对车市寒冬,员工数量减少10%~20%的店面不在少数。但这并未换来经营状况的好转。为了清理库存,经销商不得不以价换量,付出利润大幅下降的惨痛代价,行业价格倒挂现象进一步加剧。

  车市需要休养生息

  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还发布了6月“汽车消费指数”为41.2,表明消费需求有所下降,预计7月销量较6月将有所下降,市场表现不容乐观。

  对于7月车市不容乐观,郎学红分析指出,一方面,车市淡季即将到来,加之前两个月的大力度清库透支了市场需求,而目前国六车的供给略显不足,由此判断7月车市表现惨淡。另一方面,回顾去年,自我国政府宣布2018年7月起将降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后,有意购买中高端产品的消费者显现出观望情绪,直至7月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可见2018年6月的销量基数比较低,而7月的基数则比较高。由此推测,经销商在清库存和完成半年考核的双重动力驱动下,今年6月车市可能会迎来今年首次同环比正增长,而且涨幅很有可能达到两位数,但到了7月车市很可能会急转直下,预计会出现15%以上的负增长。

  “对于经销商乃至整个汽车业而言,今年三季度将非常难过。去年就‘爽约’的‘金九银十’,今年也未必会再现。如果到8月后消费支撑力还是没有明显恢复,今年车市想要在四季度实现翻盘的难度很大。”郎学红说,“从对车市整体的阶段性发展分析,除去政策因素加持外,购买力从衰退到复苏还需有待时日,需要给消费者休养生息的周期,而这个周期预计会持续到2020年年底。因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下半年的市场预期仍持谨慎的态度,全年负增长几成定局。”

  信心堪比黄金

  会上,凯达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品牌经销商信心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经销商信心指数为8.32分,与上半年持平,但较去年同期却降低了0.13分。究其原因在于,新车持续亏损、保险监管政策出台、金融服务费用的争议、国六排放提前执行、宏观经济低位运行等因素,对经销商信心指数的负向拖拽作用明显。

  从细分指数看,日系品牌经销商信心指数依然最高,为8.59分,其次是欧系品牌,为8.47分。美系、欧系、中系品牌经销商信心指数上下半年差别不大,日系、韩系品牌信心指数弱于2019上半年。豪华品牌经销商信心依然保持最高,为8.47分,依次是主流合资(8.23分)和自主品牌(8.13分)。

  报告中涉及经销商信心的因素包括产品信心、品牌形象、盈利潜力、商务政策、厂商管理、厂商沟通、厂商金融支持、市场风险、人员稳定性8个环节。根据调查发现,经销商除了对产品和品牌形象的信心有所提升外,对其他环节的信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信心指数降幅最大且最低的是盈利潜力,而且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持续降低,可见经销商对盈利前景非常担心。信心指数降幅排名第二的是厂家金融支持,这与今年4月西安奔驰维权事件中暴露出的金融服务费存在争议有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肖政三呼吁,经销商和厂家应理性面对车市的周期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供给侧结构调整,合理规划产能和销售目标,携手共渡难关。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