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各地房地产政策暖风频吹,逾60城超百项政策松绑

2022-04-06 11:23:00

  继屏蔽认购人数、“松绑”土拍条件、确权直转现售等政策密集出炉后,日前,东莞再次发布楼市新政,放松购房资格认定的条件。
  4月2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三部门发布《关于明确疫情防控期间购房资格认定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
  “对2021年12月以来,因受疫情防控影响而无法按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和新入户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核定购房资格时,对其在疫情防控期间未缴社保视为‘连续缴纳’。”《通知》对东莞市疫情防控期间住房限购政策购房资格认定问题进行了明确说明。
  《通知》显示,符合上述条件的购房人,应根据相关规定,在该市中高风险地区及封闭封控地区调整为非中高风险地区或解除封闭封控管理的次月起,3个月内对应缴未缴的社会养老保险费进行缴纳。否则,将取消其购房资格并依法处理,计入个人征信不良记录。
  “假如你在疫情期间断缴,只要确定你所在公司后续可以给你补缴,那么你就可以先购房,并及时进行补缴。”东莞市松山湖区中介人士黄经理向记者证实,2021年12月以来出现的社保断缴,可视为连续缴纳,不影响购房资格。
  东莞已对今年首批集中供地取消了新房限价
  记者了解到,此前,东莞的土拍规则也“友好”了许多。
  今年3月13日,东莞首批集中供地正式挂牌,共计出让8宗涉宅地块,起拍总价170.83亿元,出让总面积33.29万平方米。
  这些地块的出让门槛均有明显下调。以“回笼地”2022WR003长安地块为例,该地块去年设定了41998元/平方米的毛坯销售限价,本次则取消了这一规定。其竞买保证金也从去年的22亿元下调至10.1亿元。此外,该地块还取消了无偿配建安居房的要求。
  除此之外,其余地块也均未设定住宅销售限价。在配建要求上,仅有塘厦地块需要无偿配建10%的安居房,并无偿配建相应的停车位,其余地块均未设配建要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与去年下半年以来,东莞楼市表现平淡有关。据了解,去年东莞挂牌的36宗商住用地中,有3宗地块终止出让,1宗地块流拍,均发生在下半年。
  中原地产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东莞住宅成交面积8.2万平,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7%。库存面积却同比上升了52%。
  各地房地产政策暖风频吹
  不止东莞,各地政府的松绑力度都在不断加大。
  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60余城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超百次,主要涉及针对性放松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降低房贷利率、取消限售、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整体政策放松力度加大、速度加快。
  4月1日,浙江衢州取消限购政策——非衢州市户籍家庭可在市区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受以往政策中需缴纳社保或个税满12个月且仅能购买1套的限制。
  3月30日,福州也放开了限购政策——针对非五城区户籍家庭(含港澳台)在福州五城区购房,无需提供近两年内满12个月医社保或纳税证明或落户,即可购买一套五城区144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拥有长乐户籍的购房者可在福州五城区购买两套住宅。
  3月23日,哈尔滨发布通知称,2018年发布调控政策已完成其阶段性调控使命,拟予以废止,取消3年限售政策。
  3月19日,广西下调部分城市房贷首付比例:其中,南宁市区已拥有一套住房的,再次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商贷最低首付比例由40%调整为30%,北海、防城港首次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商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调整为20%。
  3月1日,郑州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成为首个取消“认房又认贷”的大城市。
  “对市场信心尚未明显恢复、短期调整压力较大的城市,需求端政策放松力度加大,有利于促进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平稳市场预期,对购房者置业预期改善、市场企稳复苏有积极作用,预计后续或有更多城市跟进。”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预期整体偏弱,叠加疫情反复导致一季度市场延续低迷状态,但积压需求在政策放松后有望逐步释放,预计4月市场企稳可期。
  易居研究院服务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相信后续会有更多利好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起到支持作用,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房产研究专家邓浩志则认为,当前政策导向较为明显,已产生一定利好,但市场复苏需要时间,预计今年下半年可能有所好转。
 

来源:新华财经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