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用户行业

四月汽车市场近十年来最冷,供应链困境正在消退

2022-05-12 17:21:00

  5月11日,中汽协会公布4月汽车工业运行数据。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销量为96.5万辆,同比下降43.4%,环比分别下降48.2%。与刚刚过去的3月相比,降幅扩大超过四成。
  5月,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汽协会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企业正奋力抢抓5月和6月关键窗口期,弥补损失的产销量。”
  不过,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困境,也正在悄然消退。
  近十年来最冷车市
  中汽协会公布的数据还显示,4月,乘用车产量仅99.6万辆,同比下降41.9%,环比下降47.1%。相比上月,汽车行业整体产能跌幅接近五成。
  对此,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受疫情影响,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考验。今年4月,汽车产销呈现明显下降,为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乘用车和商用车环比和同比均呈现大幅下降。
  自3月中下旬开始,坐落在上海临港新区特斯拉超级工厂就经历了停产、复产、再停产、再复产的风波。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受到疫情影响,特斯拉中国4月仅生产10757辆,按去年月平均产量计算,损失产能已超过七成。批发仅1512辆,环比下降超九成。
  受到疫情影响的,也并非特斯拉一家车企。此前,上海与汽车相关的产业链一度处于“停摆”状态。停产的企业中,既包括上汽集团这样的整车制造企业,亦包括安波福、采埃孚、博世这样的零部件制造商。
  Wind数据显示,汽车产业链中,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数量为51家,占总数量的7.24%,其总营收为15817.9亿元,占比接近20%,均位列全国第一。
  零部件企业的停产,波及了更大范围的整车制造企业。包括蔚来、长城等多家车企都先后表示:受到供应商伙伴停工、停运影响,将暂停生产部分车型。
  产销快报显示,近期,国内多地多家车企产能下跌明显,普遍达四成以上,部分车企产能损失甚至超六成。
  其中,上汽集团4月产量158.1万辆,同比下跌62.02%,环比下跌62.32%;广汽集团4月汽车产量12.86万辆,同比下降33.52%,环比下降43.48%;长安汽车4月汽车产量11.26万辆,同比下跌44.9%,环比下跌50.3%;长城汽车4月产销分别实现5.52万辆,同比下跌38.47%,环比下跌46.82%。
  有分析指出,在汽车产业链多个环节,上海具有产业聚集效应,几乎囊括了这些环节的绝大部分产能,上海的停摆切断了产业链上下游供应。上海的正常运作对保障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自主品牌月销量首超合资品牌
  在汽车市场表现整体乏力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表现却异常强势。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6.4%,同比增长9.6个百分点;1-4月累计份额46%,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8.3个百分点。
  中新财经注意到,4月,自主品牌多年来首次超越合资品牌,登顶国内月度汽车销量排行榜。比亚迪月销量超10.47万辆,同比增长138.4%,排名第一。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一汽-大众和广汽丰田。
  华西证券分析师崔琰表示,在整体车市遇冷的背景下,比亚迪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的优势得以显现,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的优势正得到持续验证。
  4月,比亚迪产量10.47万辆,同比增长136.2%,环比增长0.8%,处于逆势上扬的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能够逆势上扬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比亚迪在深圳、西安、长沙、上海等地都设有生产基地,供应商分散,受上海地区产业链停产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比亚迪通过旗下的五家弗迪系公司,将电池、电机、电控、IGBT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全部掌控在了自己手中,有效保障了自身的供应链安全。
  供应链困境,正悄然消退
  4月中下旬,上海市公布《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白名单”上的666家企业率先复工。4月底,又有1188家企业被划入《第二批重点企业“白名单”》,逐步开启复工复产工作。至此,汽车供应链开始全面复苏,全国汽车行业接连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此前,受到严重影响的长春汽车产能,在5月将满血恢复。而在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后,上海汽车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将逐渐从“救火式”应急模式,转变为常态化的高韧性供应链管理模式。
  崔东树表示,“随着上海复工工作的进行,相关汽车产业链正在循序渐进地恢复。与此同时,支持政策也在加速落地。5月,供给将呈现逐步改善的状态,相关企业会尽快满足产业链正常的供给需求。”
  近日,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新财经表示,预计从5月中旬开始,进入上海两批次复工复产“白名单”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率将超过80%,与此同时,长三角物流压力也将进一步缓解。
  该负责人预测,上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将有望于5月中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当月整车产销量或达去年同期水平。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