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陶海银 通讯员周小波)3月10日,“中冶赛迪-重庆大学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重庆大学举行。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中冶赛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学文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中冶赛迪集团董事邹航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这次签约是中冶赛迪和重庆大学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引领、落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重要举措。重庆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与中冶赛迪的产业领域高度契合,双方同处西南地区,交流交往密切,近年来开展了百余项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共建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实验室和创新联盟,合作涉及钢铁冶金、节能环保、城市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基础共性技术等领域,联合培养5位博士后,2020年又共同承担了由中冶赛迪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钢铁工业网络化协同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开发及应用”项目。
此次签约为双方合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双方将共建“中冶赛迪-重庆大学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重点开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研究,以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为抓手,努力实现前沿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并将进一步在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级科技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树立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张宗益表示,重庆大学与中冶赛迪的交往源远流长,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令人期待。希望积极落实合作推进机制,站在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高度,对行业前沿技术和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加强布局和合作研发,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交流,务实高效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以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推动重庆大学和中冶赛迪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肖学文在仪式上表示,中冶赛迪和重庆大学具备在多学科、多领域深度长期合作的良好条件和实践基础。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奋斗是双方立校、立企的根本,是共同的初心与使命。“十四五”新开局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和高校的学科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双方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在人才、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强全方位合作,更好地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结合起来,为国家和行业发展联合培养更多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够引领未来的优秀人才,多出面向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中国冶金报》(2021年3月23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