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冶建钢构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中冶赛迪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动力纪实

2021-09-28 08:38:00

  图为由中冶赛迪研发的正在装配中的万能轧机。
  本报通讯员 余欢
  日前,中冶赛迪集团获得印度JSPL钢厂新建5499立方米高炉设计供货合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冶赛迪继获得AM、TATA、Isdemir等海外知名钢铁企业项目合同以来再次获得海外市场订单。与此同时,中冶赛迪还获得了土耳其原料场可研等规划项目合同。“后续还有几个项目即将签约。”中冶赛迪海外事业管理部部长刘勇说。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冶赛迪坚定不移推动国际化战略,加强与海外客户的紧密联系,利用海外分支机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并先后派出百余名技术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逆行奔赴海外执行实施项目,持续不断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力。
  “走出去”的钢铁工程技术
  领军企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单边与多边会晤中提出,中国将展现担当,开放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冶赛迪作为钢铁工程技术龙头企业,长期坚持开放发展,在“走出去”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冶赛迪在海外热点地区均部署有分支机构,聘请了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市场经验的外籍员工组成技术管理团队,以服务贴近客户,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如今,包括AM、TATA等在内的全球前50强钢铁企业80%以上都是中冶赛迪的客户。
  近年来,中冶赛迪核心产品出口到英国、越南、巴西、乌克兰、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承担的台塑越南河静高炉总承包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承担的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均树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大型钢铁建设精品工程标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中冶赛迪海外营销人员、施工服务人员通过远程连线等方式,保持与海外客户的密切联系,做好持续的服务支撑,并在做好疫情防护的情况下逆行出征现场提供技术指导,赢得客户好评。2021年,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的AM集团称赞中冶赛迪为钢铁行业工程项目实施的全球领导者。
  让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惠及“一带一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9月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指出:“我们还要推动开放创新增长,助力世界经济平稳复苏,让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惠及所有国家。”“我们要推动共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这为中冶赛迪走国际化之路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冶赛迪展示的智能环保原料场、高效低耗特大型高炉技术都是行业公认的最高水平,凝结了多项原创性技术突破;以智慧集控为代表的钢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全球首创,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长流程钢厂的智能制造;其他多项核心技术均以高效、优质、绿色、智能为突出特点,在国内外获得多项应用业绩,是中冶赛迪近年来在钢铁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成果,也体现了中国钢铁工程技术自主创新的实力。正是始终秉承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到海外项目中,让智慧和创新惠及世界,实现互利共赢,让中冶赛迪赢得了海外客户的尊重,实现了“干一个项目树一个精品”的发展目标。
  智能化、绿色化是国内外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共同方向。中冶赛迪已经在这方面布局,开展了近10年的研究,并在这些方面走在前列。比如,中冶赛迪率先推出的智慧集控技术在宝武韶钢实施之后,让400多名员工从危险生产区域撤离到5公里以外的集控中心,实现了本质安全,产能效率提高40%,吨铁成本降低25元。中冶赛迪率先研发并持续引领原料环保储存、清洁化生产、智能化控制、在线不停产改造等先进技术,近10年,承担了170余项次、近5亿吨产能配套原料场工程,占全球同期同类项目70%以上。中冶赛迪承担了全球27座特大型高炉工程,近10年全球4000立方米级以上高炉业绩占比超50%,并且在高效、环保、低耗运行指标上全球领先。中冶赛迪全面掌握智能高效连铸技术,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智能化的连铸机,板坯连铸、特厚板坯连铸、高速小方坯连铸、特大圆坯连铸和扁坯连铸等成套关键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冶赛迪研制的高刚度、高精度强力型热轧轧机已承担全球近40条热轧生产线,破解了700兆帕至1200兆帕强度热轧高强钢稳定生产的技术难题,并形成了包括机、电、液等在内的热轧高强钢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信赖和选择中冶赛迪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因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中冶赛迪将继续肩负起行业领军企业的担当,开放发展,把“走出去”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十四五”规划统筹起来,为全球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冶金报》(2021年9月28日 05版五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