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总工期只有168小时,中国十七冶集团作为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驰援项目建设的主攻单位之一,承担着“竹园”区域2800个舱位的建设,任务极为艰巨。上海抗疫之战牵动人心,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最紧迫阶段,中国十七冶集团工作组自4月12日进驻以来,始终保持最快速度推进工程建设,700多名员工奋力拼搏,尽力让工程进度快一分、再快一分,争分夺秒全力确保19日晚12时完成方舱医院建成总目标。
现在看我们的!
4月15日11时30分,住建分公司的6名管理人员、3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援沪队伍,开赴临港方舱医院。出征前夕,大家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坚定必胜的信心,在最短时间内以完成准备工作。经历5小时的风雨行程后,于当晚18时02分成功抵达上海临港F16-02地块方舱施工区域。
此时,他们看到十七冶的先遣队伍上海分公司和房屋分公司的员工经过持续赶工很是疲惫,党员突击队队长当即说道:“我们要抓紧替换他们一下,现在就要看我们的!”在与首批人员沟通交流明确任务后,他们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面对“淤泥地”,在混凝土未浇筑的区域,每行走一步都十分吃力,机械设备挪动也相当局限,但大家没有丝毫退却。住建分公司承揽的水电安装作业是最后一个交付安装区域,在施工整体区域场地平整还未全面进入计划施工阶段,为了让方舱医院早日完工,大家都热情高涨,在保障本职工作不误、防护措施到位前提下,住建分公司援建队伍立即协助其它五矿子企业兄弟单位先后完成打接地极、空调插座安装等工作,加快目标任务完成进度。
在细致研讨施工图纸并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后,16日晚11时,由住建分公司承担的方舱水电暖通、公共卫浴设施及水电安装施工开始进行大范围作业,各水电班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快水电安装,协助其他工种加快推进。现场每名员工都在超负荷运转中。凌晨3时的大巴车上,大家抓紧宝贵的时间进行修整,凌晨5时许又相聚于施工现场,进行下一步任务……
我想为国家出份力!
“嚓嚓嚓……”在施工现场,伴随着清脆的切割声和四处溅射的火星,一块钢材在老李手中被稳稳的切成两截,一些围观的工人都称赞他的手艺,但老李只是恍若无事般开始了下一根钢材的切割。
作为一名老手艺人,老李从事自己手中的切割作业已经20多年了。“在很多大项目干过,但修建方舱医院还是第一次。”切割完另一根钢材的老李随口说到,但语气和眼神中似乎透露着淡淡的骄傲和自豪。作为被紧急从项目上征调而来的“精锐”,老李的切割技艺和工作态度也都无愧“精锐”。在他手下,切割机齿轮转动,迅速落位、沉稳切割,火星飞溅瞬间,钢材已变为两截,不一会时间,手边的一捆钢材都已按照需要被切割成完美的长度。
自4月12日进场以来,老李已经连续四晚奋战在施工一线,4月16日更是加入“轮班倒”,承担起了更多的作业任务。虽然自嘲“年龄大了”,但他的身上却一直透着一股想拼敢闯的尽头,工作效率甚至比不少年轻的小伙子快上不少。“这次我是主动要求来上海的,想为国家出份力。”朴素的话语一如他朴素的为人,话不多、干实事、肯奉献,也是现场数百工人的真实写照。
在众多“老李”们的精细“裁切缝补”下,项目钢结构作业进展快速推进。截止4月17日深夜,竹园区域8个方舱大棚顺利安装完毕,距离最后的竣工节点又近了一步。
人人都要吃好
“大家不要挤,有序排好队,人人都有!”面对就餐时间一拥而至的工人们,贺中国嘶哑着嗓子喊道。作为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项目党员突击队的一员,上海分公司市场部部长贺中国化身“厨师”,负责保障700多名施工人员的的一日三餐。
由于现场条件有限,如何确保700多人顿顿有饭吃、餐餐吃得饱、吃得好,是一直困扰着贺中国的难题。即使此前从未接触过后勤保障工作的他也明白,24小时轮班大干,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支撑是绝对无法实现和维持的。作为党员的他深知自身责任重大,“要多订一些,绝对不能缺!”这是从进场以来他一直的工作理念,每天提前对接班组负责人,统计好第二天的就餐需求量,并在此数据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确保一些食量大的工人能吃饱。
每天早上5点多钟,贺中国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手机也是一直响个不停。
“贺哥,今天饭什么时候送到啊?”
“再等等,还是老时间、老地方。”
“喂,老板,今天再多加几份,有的工人一份不够吃,要保证人人都要吃好!”
……
在一遍遍的沟通对接中,贺中国不厌其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主动担当的作为,保障了每位员工的就餐大事。每次发放餐食时,贺中国同各班组负责人将一提提热气腾腾的盒饭送到工人手中。看到工人们满意的笑容,他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在当前防疫特殊时期,正是像贺中国这样的一位位后勤工作者,以辛勤的付出保障着工人们的健康,为项目的正常运转提供着可靠有力的支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推进一日千里。截止4月18日中午, 工程已进入地板铺设、水电安装、窗外铺设阶段,正向着最后的节点奋力冲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