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浪潮的持续推进,近年来,五冶上海交通市政公司正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智能革命”,重新定义市政交通工程的施工方式。从深基坑到高架桥,从综合管廊到智慧路面,新技术、机器人、智慧工地系统正在成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惠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中国五冶集团无锡洛社双庙保障性租赁住房二期新建项目已进入主体结构封顶的冲刺阶段。在项目建设现场,一系列智能化应用正各显其能。
工地上来了“新同事”
在洛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智能设备与建筑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建造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如今的工地,已不再是“人海战术”的主战场,而成为“人机协作”的智慧舞台。
混凝土施工期间,一位特殊的“工友”——混凝土自动收面机器人,借助激光导航精准作业,所经之处皆平整如镜。它可24小时连续工作,单台设备日均作业面积达800平方米,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4倍,在显著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高效施工利器,ALC墙板安装机器人可谓“举重若轻”,安装一块墙板仅需3分钟,精准如拼装积木。该机器人适配多种规格ALC墙板,可完全替代传统人力完成搬运、定位、校准与安装全流程,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综合体及工业厂房等装配式建筑项目,积极推动建筑行业向“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施工现场还配备了24小时在岗的巡检机器人,能够实时识别未佩戴安全帽、高空抛物等违规行为,相关数据直接上传至管理平台并自动生成整改报告。与人工巡检相比,它具有不间断作业、强环境适应性、数据可精准追溯等优势,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堪称工地上的“全能安全员”。
“它们不吃饭、不休息,干得还比人快,真是‘神仙队友’。”一位工友笑着说道。除此之外,喷涂机器人、抹灰机器人、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等也陆续在项目中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工友”依托激光定位与智能控制技术,可精确控制施工结构表面的平整度与水平度,省去二次找平工序,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看不见的“硬核”,看得见的“品质”
洛社项目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构建起“人、机、料、法、环”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现场,技术已不再是图纸上的抽象线条,而是融入每一方混凝土、每一根钢筋的“智能基因”,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节能环保与降本增效。
项目采用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将楼板沿厚度分为预制底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预制底板在施工阶段既作为模板承担荷载,又与后浇层共同形成整体结构。该项目PC构件(包括叠合板与ALC)应用比例达60%,装配率较高。
此外,项目地下室运用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通过结构设计、材料优选与工艺优化,设置后浇带以抑制超长结构收缩裂缝,提升混凝土耐久性。
BIM技术也在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应用于临时布设、场地规划及管线碰撞检测等环节。结合移动互联网,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与协同管理。在施工阶段,依据工艺与管理需求对模型进行信息完善,形成符合施工要求的深化模型。依托标准化流程与移动应用,实现场布、进度、物资、质量、安全等环节的高效管理与实时共享,显著提升施工协同水平。
这些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与工程精度,更打造出一批安全可靠、绿色节能的现代建筑典范,以科技力量护航城市建设,使每一项工程都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品质标杆。
一张“网”管到底,一颗“心”守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全过程应用智能建造工程指挥中心,内设生产、质量、劳务、物资、设备、安全、技术(设计)等管理平台,通过全景监控、移动互联、智能设备等手段,实时显示项目进度、安全、质量、绿色施工等管理数据,实现项目管理可视化。
作为工地关键垂直运输设备,塔吊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项目为其加装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起重臂、平衡臂、塔身等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实时采集起重量、高度、回转角度、风速等数据。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立即预警,提示操作人员及时干预,有效防范超载、碰撞等事故。吊钩可视化系统进一步帮助操作员清晰掌握吊钩下方情况,提升作业安全与精度。该系统的运用显著增强了大型设备运行安全性,降低故障与事故风险。
项目引入高支模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高大模板支撑的沉降、支架变形与立杆轴力,具备超限预警、危险报警与趋势预测等功能。系统配备声光报警装置,一旦监测值异常,现场人员可及时停工、撤离,并迅速上报项目负责人与安全监督员,切实保障施工安全。
此外,扬尘监测系统实时感知空气质量,超标即触发自动喷淋,“如同为工地戴上口罩”;AI视频监控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违规闯入等行为,“不言不语,却纪律严明”;水电智能表详细记录每一度电、每一吨水,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始于数据”。这一切共同编织出一张精细智能的管控网络,使工地管理更高效、更可靠。技术赋能,正悄然塑造一个更安全、绿色、智慧的建造新未来。
“屏幕后面是数据,数据背后是生命。我们现在不是在管工地,是在运营一个智能生态系统。”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技术或许是冷静的,但工程却应有温度。智能建造的根本并非替代人力,而是守护生命。通过新技术集成、智能机器人应用与智慧工地建设的三位一体体系,无锡洛社项目不仅提升了工程品质与施工效率,更在安全管理与绿色施工等方面树立行业新标杆。每一道工序的精准把控,每一项技术的智慧应用,都在为居民的美好生活筑基添瓦,为无锡当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央企力量。(陈浩、李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