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矿业前9个月实现利润超7亿元
本报讯(记者章利军 通讯员侯爱民 申婷婷)日前,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公司召开首届职工创新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会上,全国劳模、马钢矿山工匠基地负责人卜维平等6位工匠大师做了主题发言。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华表示,通过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激发了职工的创新活力,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培育了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蓝领队伍,为前9个月实现利润超7亿元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也为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公司前三季度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3个方面:
一是上下齐心、多面结合。该公司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围绕公司重点工作、关键产线,从难点入手,向短板发力,坚持“抓常规、重专项、强重点”相结合,通过采取深入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等方式,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搭建了载体平台,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
二是示范引领、典型带路。自以卜维平创新工作室为基础成立第一个全国冶金矿山电铲实训示范基地以来,该公司探索建立有效的工作载体和创新模式,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大批职工创新工作室相继建立。今年5月份,马钢选矿工匠基地在姑山矿正式挂牌。该公司形成了以马钢矿山、马钢选矿两个工匠基地为龙头,26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支撑的职工技术创新平台。
三是功能完善、成效初显。近年来,针对生产经营难点和关键环节,该公司不断扩展完善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从传统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小而实”活动,到技术攻关、管理和机制创新等“高大上”的项目,从聚焦现场的创新活动,到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创新工作室功能向“攻关站、练兵场、孵化器、示范园”不断拓展并有效发挥,也形成了一大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柳钢矿业铁矿石出入库同比上升
本报讯 今年前三季度,柳钢矿业公司完成矿石累计入库60.51万吨,配矿出库量52.56万吨,分别完成年度生产计划的86.44%和87.60%,同比增长23.96%和11.72%,为冶炼系统满负荷生产保驾护航。
针对堆料场地小,进场铁矿石品种多、质量不一、来料不均匀等困难,该公司灵活布置配矿场地,优化配矿方案,持续改进配矿工艺,克服场地紧张等困难,确保满足冶炼生产需求。面对铁矿石品种变化快、来料不均匀等不利条件,该公司审时度势,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配矿方案并组织实施,多配用屯秋矿和除尘灰,灵活化解除尘灰库存问题。
为确保生产有序、设备高效正常运行,该公司狠抓生产现场管理和员工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设备作业率考核及安全检查考核。为确保配矿质量可靠,该公司在配矿过程中确保有一名工艺员或料场管理员在现场严格监督配矿工作,并对配矿过程的质量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调整工艺方案。同时,该公司加强配矿质量管控,在配矿生产过程中,确保矿石均匀配用,降低铁矿石含磷及锌比率。 (陈觅 黄志光)
攀钢矿业选矿厂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任务
本报讯 今年前三季度,鞍钢集团攀钢矿业公司选矿厂科学高效组织生产,合理安排设备大、中、小修项目,深入挖掘破碎系统、磁选系统设备潜力,充分释放铁精矿产能,累计生产铁精矿365.06万吨,超计划6.84万吨。
该厂围绕全年铁精矿生产目标,落实好保产保目标的各项措施,均衡生产。该厂要求各职能科室、作业区、班组上下联动,紧密协作,为铁精矿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严格控制各工序之间的操作,持续优化破碎系统粗、中、细破碎机的排矿口,实现均衡稳定供给,努力提高设备单机作业率;加强闭路筛板和磁滑轮抛尾工艺的管理,及时对闭路上下层筛板进行检查、更换,确保破碎产品粒度稳定,为磁选工序提供充足、合格的原矿。
同时,该厂实施铁精矿生产全流程管理,对入磨粒度、拋尾率、精矿品位等重要指标实施动态跟踪,建立健全实时生产数据管理台账,运用统计系统做好铁精矿品位跟踪检测记录,及时反馈品位数据信息并做好相应调整,确保输出铁精矿品位合格达标。
此外,该厂做好日常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落实在线设备日常点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提高设备作业率,同时狠抓设备精细化检修,为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的设备支撑。 (黎萍)
韶钢炼铁厂烧结降本超2600万元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陈立新 通讯员卓阿诚 黄恺)截至9月份,宝武韶钢炼铁厂今年烧结固体燃料消耗为55.5千克/吨,同比降低4.5千克/吨,烧结加工成本降低5.24元/吨,累计降本2618万元。
2018年,韶钢炼铁厂烧结固体燃耗为60千克/吨,与国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为此,该厂烧结生产作业区班子成员和技术业务骨干把降低烧结固体燃耗列为2019年重点改善项目,力争将2019年烧结固体燃耗下降至56千克/吨以下。
该厂经过研讨,制订了2019年烧结生产作业区降低固体燃耗改善方案,通过采取提高布料参数、降低混合料水分、严控固体燃料水分、落实筛分管理以及精心操作等措施,使固体燃耗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