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双11”,天猫成交额达到2684亿元,同比增长25.71%。这种热闹的景象与近期的钼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三季度,在供需基本面趋紧的情况下,各类钼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但进入第四季度,受全球宏观经济悲观预期、钼终端需求减少和供应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钼价均出现了快速下跌趋势,并经历了多年来最大跌幅。
截至11月8日,国内45%钼精矿价格从9月底的2000元/吨度跌至1480元/吨度,跌幅达26%,较今年初跌幅达19%;钼铁价格由13.1万元/吨跌至9.8万元/吨,跌幅25%,较今年初下跌11%。《MW》氧化钼(美国市场)价格由从9月底的11.75美元/磅钼跌至8.2美元/磅钼,跌幅30%,较今年初下跌19%;欧洲钼铁价格由26.7美元/千克钼降至20.5美元/千克钼,跌幅23%,较今年初跌幅为27%。短短1个多月时间,钼价跌势凶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下游钢厂需求量低于市场预期。从今年8月份开始,国内代表性钢厂的钼铁招标量出现明显萎缩,远低于市场预期。在正常情况下,国内钢厂钼铁月招标量在8000吨左右,但受环保限产政策和终端市场需求缩减的影响,8月份钢厂招标量为6980吨,而10月份招标量仅为3864吨,较正常月跌幅高达50%,从而引发了市场参与者特别是钼铁厂的恐慌。面对为数不多的钢厂招标量和市场行情,一些钼铁厂不惜低价抢单,导致钼铁成交价格节节走低。
钼矿山库存压力增大。8月份以来,原料钼精矿市场持续高位,一方面刺激了国内钼精矿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价格倒挂风险迫使加工企业对原料多以按需采购为主或减少。在正常情况下,国内每月流通的钼精矿约占国内钼精矿生产总量的50%,而8月、9月、10月份国内钼精矿成交量远低于正常月平均水平,分别占总产量的46.16%、43.62%、35.46%。尤其10月份以来,钢厂钼铁需求低迷,进而造成原料消耗减缓,钼矿山库存压力增大,最终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和原料钼精矿价格下跌的步伐。
国外钼价下跌冲击国内钼市。10月份以来,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萎靡,从而导致欧美市场钼需求下降非常明显。西方市场寄希望于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中国钼铁市场低迷,消化国内产量,无力兼顾西方市场,进而导致西方市场参与者恐慌,率先大幅降价销售,从而点燃了降价的导火索。
国内外钼供应过剩趋势明显。据统计, 第三季度以来,受终端需求放缓,全球钼供应由缺口转为过剩。10月份以来,中国钼市场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一方面,国内钼消费量环比下降且下降幅度远超产量;另一方面,国内外价差拉大,刺激国内进口增加,出口量下降,最终造成国内钼供应过剩。
宏观经济悲观预期加剧钼市看空预期。10月份以来,世界经济整体进入衰退期,尤其是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萎靡,加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悲观预期。美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7.8%,创近10年来的新低;欧元区10月制造业PMI持续萎缩,连续9个月低于荣枯线;日本10月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5%,创3年多以来最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3%,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下调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增速仅为3%,从而加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悲观预期,加剧大宗商品及钼市看空的预期。
从后市来看,虽然宏观经济环境、钼终端需求减少和供应增加等多重因素带来的寒潮依然凄冷,但钼市的春天已经不远,即便后续钼价继续下跌,但其下跌的阻力也会逐步增加,价格跌幅也不会过大。
一是成本将会对钼价形成支撑。2011年至今,除2015年国内外钼价跌破成本线外,其余年份钼价基本在成本线上波动,并且经历了价值回归到全行业盈利阶段。事实上,目前国内钼矿山的钼精矿生产成本在1000元/吨度~1400元/吨度。一旦价格下跌到1400元/吨度,部分矿山有可能会选择减产或停产,钼精矿价格继续走低的阻力将会增大,最终对整体市场形成支撑。
二是需求将会对钼价起到拉动作用。随着钼价的持续走低,近期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也出现了逐渐增加趋势。据统计,截至11月12日,国内市场当月钢厂招标钼铁量已接近5000吨。尽管钢厂招标价仅为9.27万元/基吨~9.35万元/基吨,创下了近年来历史新低,但市场已没有那么恐慌,需求量已有所释放。同时,国际市场氧化钼价格逼近8美元/磅钼,市场询盘增多,成交量增加,预计钼市将会逐渐企稳。(刘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