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5G赋能智能制造 工业互联网或成商用主战场

2019-07-04 13:38:00

  如何加快5G商用,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近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召开研讨会,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厂商等展开交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今年七项重大工作任务之首,明确提出要加大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的商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研讨会上表示,5G的时间敏感网络技术、高频和多天线技术、网络切片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将成为驱动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关键使能技术,工业互联网将成为5G商用的主战场。

  5G技术特性契合工业互联网需求

  5G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场景尚不明晰,但在工业应用上已初现雏形。“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服务的对象已经从连接人与人到连接人与物,甚至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在徐晓兰看来,5G技术的高速率、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特性,正是为工业互联网的连接多样性、性能差异性、通信多样化的需求而生。

  徐晓兰透露,今年年初在多家头部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调研中,企业对5G在未来的应用场景已有一定共识。“一是车联网,二是工业互联网,5G技术在这两方面的应用,已日渐清晰,并不断成熟。”

  中国联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兼智能网络中心总架构师唐雄燕表示,5G在可靠性和移动性的优势让其有望替代当前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有线和wifi网络,大带宽、低时延,以及边缘计算的特性,更是和智能制造中的工业视觉、ar、vr直接相关。

  华为5G产业发展部部长、5G产业线副总裁杜叶青也认为,通过5G技术连接、收集并分析数据,进而得到设备实时运行信息,最终可达到提质、增效、降成本的效果。

  试点先行5G+机器视觉或率先落地

  5G与工业互联网的化学反应已不是纸上谈兵,两者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已经在化工、机械、汽轮、飞机制造、电力等多个行业进入试点阶段。

  中国电信政企事业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张东介绍了某汽车零配件企业的5G试点情况,通过在其工厂车间部署5G,将车间内搬运机器人agv接入低时延5G网络,实现单体车间整体搬运效能每日提升500吨,单台agv效能提升5%;此外,接入5G网络的机床设备,故障率降低4%,综合生产效率提升3%。

  在另一案例中,某水泥企业面临分厂多、分布广的管理难题,中国电信采用5G+机器视觉分析和5G+mec+supos工业操作系统等解决方案,为工业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奠定基础,构建水泥行业互联智能工厂,实现设备使用率提升约20%,单位产品成本下降10%~20%。

  “中国是消费电子制造大国,消费电子的制造过程中质检环节非常多,目前以纯人工或强端侧的昂贵进口设备为主。有了大带宽低时延的5G之后,通过5G+ai+机器视觉,能够改变整个质检环节,这是目前5G+机器视觉是在工业方面非常能够落地的一个点。”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豫蓉也表示。

  成本问题待解仍存四大矛盾

  试点虽然乐观,但大规模铺开仍存挑战。徐晓兰表示,目前看来,5G与工业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还不够充分,5G在工业的应用场景还比较细碎,市场各方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

  她建议,应加强5G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跨界合作和供需对接,在重点领域开展5G商业的试点和示范,并积极探索开放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豫蓉看来,5G商用也还面临着四大矛盾:一是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矛盾,从标准到商用部署目前只有不到一年时间,而4g花了5年;二是成熟度和高预期的矛盾,标准、产业和终端距离成熟还有一段时间;三是投资和收益的矛盾,5G基站和功耗的成本是4G的3.5至4倍左右,运营商需要一边做投资一边探索商业模式;四是流量激增与腾频的矛盾。

  对于成本问题,华为5G产业发展部部长、5G产业线副总裁杜叶青提到,只有当5G在运营商网络进行极大应用以后,整体网络费用、终端成本才能逐步降低下来,因此要尽早实验,积累经验。

  他还提到,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各个角色中,运营商、设备商、制造商都很强,但机器视觉、ar、vr等应用的供应商还不是那么强大。他建议,应该尽快扶持,共享平台和经验。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