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于泓泽 通讯员 赵伟佳
黄色安全围栏将库区隔开,运行中的无人吊车上显示的“自动模式”几个字格外醒目,一支钢卷,从抓取到入库,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在这里,“黑灯工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智能已为工业制造点亮“明灯”。2019年12月下旬,《中国冶金报》记者走进中国西北地区首个无人化“智能仓库”——包钢稀土钢板材厂冷轧智能仓库,感受包钢智能制造应用从单个工序向区域协同的全新突破。
应用二维码,钢卷信息可“智联”
应用5G通信技术的无人矿车、嵌入各工序的工业机器人、无人值守的泵站……伴随着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脚步,这些智能制造项目陆续植根于包钢。在单个项目大放异彩的同时,包钢瞄准了“实现智能制造系统化、集控化和一键化”的更高目标。
在包钢稀土钢板材厂冷轧智能仓库,负责整套智能仓库设计改造的总工程师石爱文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展示了钢卷二维码。从外观来看,钢卷二维码与我们日常使用的二维码并无不同。石爱文介绍,二维码就是钢卷的“身份证”,也是串联起物联网的关键信息。现在,在包钢,通过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工作人员可以轻松识别、跟踪钢卷信息。与此同时,相关数据信息也会自动上传至库区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以一键查询各项工作数据,并能够通过库区管理界面实时了解库区信息。
在智能仓库,被扫描过二维码的钢卷,会在托盘运输链上稍作等待,然后由无人吊车吊运入库,库区管理界面上准确记录入库钢卷信息。全流程运输毫不拖泥带水,数据信息也真正实现了透明化、动态化、实时化。
操作“一键化”,库存不再全靠“盘”
传统仓储系统运行,离不开现场操作人员的协同配合,但随着时间推移,库存信息累积使人工“盘库”的次数增多、难度不断增大,数据纰漏在所难免。智能仓库投入运行后,不仅可有效保证数据准确性,而且能够根据生产计划,实现中间库智能配送,在提高库区设备作业效率的同时优化库存。
在操作室中,该公司软件技术工程师张玺点开操作系统中的库区管理界面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展示,由三维立体建模构成的库区界面与操作室外的现场情况一模一样,甚至连吊车运行的实时位置信息也与界面信息同步。点击操作界面上的任意钢卷,其规格、重量、直径、钢卷号、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
吊车有“大脑”,保障安全“手”还巧
安全人员经常会告知工作人员,进入厂房后要时刻注意“海、陆、空”,其中“空”就包含运行中的吊车。无人行车是智能仓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套用以往的认知,这些无人操作的硕大机械高悬空中,似乎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而实际上,这些“大家伙”虽然在高空穿梭,但也能称得上是“遵纪守规、安全友好”的忠诚伙伴。
库区中的黄色安全栏,是一道保障安全的“硬”隔离,也是智能仓库的无人行车边界。隔离栏上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道可进入库区的安全门,门上有一个红色按钮,与库区管理系统相连,只有获得准入许可,门才会自动打开。同时,该区域对应的无人吊车不会进入这一领域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据董秉伟介绍,无人行车的连锁安全措施不仅能够保障生产安全,还有两点值得点赞:一是在库区产生“二层卷”时能够准确识别、吊运;二是无人行车项目试运行以来,未发现任何钢卷产生“吊损”,产品外观质量实现超预期提升。
近年来,包钢加速推动智能制造项目“生根发芽”,增加产业转型的技术赋能。未来,包钢将逐步从工序智能化应用拓展到区域智能化应用,加速建设工业智能体系,让智能为制造点亮前路。
(《中国冶金报》2020年1月2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