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邵启明 通讯员刘银双)4月14日,南钢召开2021年智能制造大会,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分会专家智库,南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智能制造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南钢—东北大学钢铁智能制造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南钢—江苏移动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等揭牌。
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南钢总裁祝瑞荣,北京科技大学前校长徐金梧,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殿华等出席会议。
祝瑞荣表示,“十三五”期间,南钢及相关方逐步明确了智能化发展思路和目标,其间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南钢“十四五”数字转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南钢要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坚持从3个维度看数字化转型成果:客户满意度、投入与成效的对比、南钢是否具备输出能力。其次,数字化转型既是“难的事”又是“对的事”,需要时间积累,要踏实前行。再次,南钢要有针对性打好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役,加快炼铁智慧中心建设,智慧调度中心尽快形成方案,钢轧系统做好顶层设计,打造示范标杆作用,共同迭代进化。最后,要重视“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只有坚持两个同步融合,才能大幅提升工作效果。面对未来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南钢要通过数智化转型,打造自身的无形资产,链接上下游产业链,赋能南钢生态圈;IT(信息技术)和OT(操作技术)要结合,内部要联合建队,持续引进灯塔型人才,联合领域专家、各个企业赋能南钢数字化转型。
黄一新指出,2021年智能制造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南钢数字化转型总攻战役正式打响。他对今后数字化转型提出设想:一是“十四五”期间,南钢将继续以“打造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为企业愿景,建设智慧工厂,提升智慧运营水平,用小生态嫁接形成大生态,扩大发展空间。二是在时间方面,智慧运营将分阶段推进智能制造建设,首先,要基本完成智慧集控及智慧运营建设;其次,要推动一切数字业务化,将企业数据转变成为驱动业务的主要生产力;最后,要完善数据治理,将南钢由局部的智慧生产运营整合为全系统的智慧运营。三是在资金方面,打造“创新驱动、智能化转型、产业裂变”3条成长曲线,实现销售、产值利润等各项指标的倍增,同时做好南钢智能制造项目的资金储备,为中国钢铁工业闯出一条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四是在架构基础方面,推进数字化组织、网络组织建设,通过开放的平台与科研院所等外部专家团队合作,共同推进钢铁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中国冶金报》(2021年4月20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