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2021年前11个月攀钢经营绩效历史性突破

握紧“制胜券” 争当西部数智化领跑者

2022-01-11 08:33:00

  本报通讯员 汪云富 记者 孟祥林
  2021年12月27日,鞍钢集团攀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简称西昌钢钒)智慧管控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该公司建立集中一贯的智慧管控体系,打造高效协同的生产组织新平台迈出坚实一步。
  这是攀钢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工业深度融合,加快数智化转型发展步伐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攀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数字鞍钢”建设要求,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智化转型之路。“十三五”期间,攀钢数智化转型试点示范的创新突破获得有效专利、软件著作权184件,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的钢企。2021年前11个月,攀钢经营绩效取得历史性突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盈利同比增长24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超前谋划
  “智慧管控系统上线,是继ET(极限科技)钢铁大脑之后,西昌钢钒在‘数字鞍钢’建设中的又一探索和实践。”西昌钢钒负责人说。
  针对多业态、多形态、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攀钢敏锐地意识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一场思想、思维和行为的革命,只有从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紧跟高质量发展趋势,破解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赶上并拥抱数字化风口,才能勇立潮头。
  2018年,攀钢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钢铁大脑”联合实验室,在全行业率先将AI(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传统钢铁生产场景深度结合,成功应用在西昌钢钒人工智能的板材表判、钢铁料消耗大数据分析两大场景。表检一线工作强度下降25%,每生产1吨钢可节约1公斤以上的钢铁料,加上节省的合金投料成本,每年可降低炼钢成本1700万元。
  加快转型,使西昌钢钒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2021年11月份,该公司12大类关键指标15项细化指标中,有13项完成奋斗目标值;冷轧产品累计销量占比较上年提升9.04个百分点;重点品种钢推广量同比增加31.42万吨;汽车钢推广量同比增加21.30万吨,品种结构持续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其实,早在2003年,攀钢就率先开启大规模生产制造信息化建设,启动建设了攀钢钒整体产销及MES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随后,攀钢启动了财务、销售、采购、代码等经营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统一财务、统一采购、统一营销、统一代码,并实现信息化与生产同步投运;将数字经济与传统钢铁制造相结合,全力拥抱“互联网+”,构建独具特色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积微物联CIII平台,开启了攀钢新兴产业的新纪元。
  近年来,攀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面布局、重点推进,制订了《攀钢两化融合总体规划》《攀钢智慧营销专项规划》《攀钢智慧采购专项规划》《攀钢工业大数据专项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制订了《攀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方案》,并提出建设样板示范线。2021年,攀钢建立技改项目与数智化建设同步的运行机制,实现设计、实施、投运全同步。一系列超前谋划、提前部署的“组合拳”,让攀钢数智化转型硕果累累。
  创新突破
  “2021年11月份,攀钢重轨市场占有率较2020年上升19.1%;高效益路外轨市场占有率保持较高水平,同比提升25.0%;2021年累计重轨市场占有率较2020年提高4.3%;圆满完成独家供货雅万高铁的供货任务,钢轨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在打造世界一流钢轨品牌前行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谈到2021年的工作成果时,攀钢钒轨梁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吕攀峰很自豪。
  打造重轨数字化产线是攀钢数智制造的成功典范。攀钢与清华大学、四川省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合作,在攀钢钒轨梁厂打造攀钢首条工业大数据应用产线,建设重轨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黄金批次寻优、质量根因分析自适应大数据模型,探索从“业务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实现重轨“支管理”、关键数据“米跟踪”,打造“数字钢轨”;实现调整效率提高2.6%,年设备突发故障时间缩短9.5%。该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攀钢在数智化转型发展之路上的探索,还远不止这些:
  ——攀钢矿业公司选钛选矿产线:持续开展数智化改造和建设,有力支撑了钛精矿和铁精矿产量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11月底,该公司采剥总量同比增加816.5万吨,铁精矿产量同比增加91.68万吨,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由国内第三跃居第二;钛精矿产量同比增加21.82万吨,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钒氮合金智能产线:工艺专家与IT(信息技术)专家联合,融合了信息、制造、控制、人工智能和5G等先进技术,率先在全国钒产业自主打造了首条集智慧物联、物料自主转运、产品自动包装、集中远控的全自动化产线、5G+产线。人员优化20%,项目多专业创新融合,申请专利19个,拥有软件著作权2个,荣获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奖。
  ——攀钢鸿舰柔性智能加工单元:成立智能制造工作室,大胆进行自主创新与改造。该公司先后引进23台各类工业机器人,2台(套)三维激光加工系统,建立了9个柔性智能加工单元。通过自主设计与集成,9个加工单元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2~3倍,部分加工零件成为免检产品。
  ——积微物联CIII产业互联网平台:拥抱“产业互联网新模式”,实践“互联网+先进制造”,打造产业链服务生态圈。该平台为用户提供钢铁、钒钛、化工等大宗商品的智能仓储、高端加工、智慧物流、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技术输出等一站式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平台GMV(网络成交金额)超过1500亿元,链接和服务上下游企业超过10万家,成为西南地区行业领军产业互联网平台。
  ……
  按照补短板、推样板、建平台的指导原则,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建设、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实施策略,仅2017年以来,攀钢就实施数智化转型项目近100项,实现合作创新、融合创新、自主创新、产业创新等多形式、全方位创新突破。
  砥砺前行
  面向“十四五”,攀钢视数智化转型为“制胜券”,将全面承接数字鞍钢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四化”建设要求,规划智慧管理、智慧供应链、智能生产、IT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四大内容,围绕“1+1+4+4”产业战略,“一业一策”推进全产业全面转型,成为西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领跑者。
  ——加快数字研究院建设,全面推进科技产业数智化转型。启动数字化研究院建设,实现研发资源内外协同共享,提升研发效率;实现科技项目与成果管理标准化、知识复用与共享。
  ——加快数字矿山建设,全面推进资源产业数智化转型。启动5G+矿山建设,打造国内首个矿产资源数字化、采场无人少人化、选矿全自动化的采选运一体化钒钛磁铁绿色智慧矿山。
  ——加快数字钒钛建设,全面推进钒钛产业数智化转型。打造全工序自动化、全流程信息化、全过程数采的钒钛智慧工厂,探索钒钛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引领钒钛行业数智化转型,建成世界一流的智能化、清洁化的钒钛企业。
  ——加快数字钢铁建设,全面推进钢铁产业数智化转型。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钛特”结合的数智化特钢新产线,建设无人化、少人化、一键化、集控化的“黑灯工厂”,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融合的西昌钢钒钢铁智慧制造“灯塔基地”。
  ——加快新兴产业与数智化深度融合建设,全面推进现代物联、产业链贸易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新兴产业高质量深度融合,实现新兴产业平台化、生态化创新发展。
  到2025年,攀钢将实现主要产线自控化率100%、主要生产单元生产执行系统(MES)覆盖率100%、关键产线“四化”改造完成率100%,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以数智化转型发展赢得未来。
  《中国冶金报》(2022年1月11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