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动力十足

2022-07-11 14:07:00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所包含的巨大价值进一步释放,与各传统生产方式深入结合,驱动贸易、教育、交通等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正逐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离不开前沿科技的带动,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这些数字科技创新在改变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增加服务便捷性的同时,也促进了物流、金融、政务等诸多领域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其中,作为“21世纪的石油”,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经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大数据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自身规模越来越庞大,2020年产业规模就超过1万亿元,2021年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我国大数据产业顶层规划不断完善,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区域集聚成效显著,建设了12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14个中国软件名城,建立了首家自主开源基金会。制定并发布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等一批国家标准,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初步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
  2)产业基础日益巩固。数据资源极大丰富,总量位居全球前列。产业创新日渐活跃,专利受理总数全球占比近20%。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截至今年5月,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70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比例达到16%。
  3)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国遴选出604个大数据典型试点示范,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成立数据交易所,积极探索数据要素流通利用新业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5%、75.0%,大数据与制造、金融、医疗等领域融合不断加深。
  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动力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具活力与创新力,且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据国家网信办最新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在整个GDP中的比重提升至39.8%,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尤其是随着后疫情时代无接触社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全球疫情发展蔓延、经济衰退各种挑战风险叠加的大背景下,为何数字经济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陈智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举行的“经济发展与安全”分论坛上表示,数字经济之所以在全球大变革中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大数据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首先,是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依托互联网,把整个人类社会有机地、完整全面地连接起来。在各要素相互推动的过程中,展现出数据的高效、精确,而且彰显出数据再造、重塑、创新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使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其次,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和重塑再造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国际格局。
  最后,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互联网、5G、云计算、元宇宙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都是以数据的收集、处理、加工和使用为基础和支撑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社会财富,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

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