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于泓泽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生产装备自动化,到21世纪初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包钢这艘我国重要的钢铁、稀土巨舰始终紧随时代潮流一路进发。近年来,钢铁工业步入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标志。当数智化浪潮全面席卷钢铁行业,草原钢城包钢也涌动着一场头脑洗礼、自觉行动、进化升级的自我演进。
认知 向数智化盲区进发
2019年春,白云鄂博寒意料峭,但耐寒的铁花已在陡峭的山岭上悄悄开放。不远处,一台载重172吨的矿用运输车开始启动,驾驶室内空无一人,方向盘、油门和制动踏板在机械臂的加持下灵活自如,运矿车向着100米外的一辆越野车疾驶而去。正当人们的心提到嗓子眼时,运矿车在距越野车10米左右的地方稳稳停下。
就在这一年的4月29日,内蒙古第一个5G信号在白云鄂博矿山落地接通,5G通信的赋能给包钢迈入数智化时代开辟了高速通道。包钢在自有的世界最大铁、稀土共生矿率先布设数智化棋局,在典型突破、示范带动、安全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这一年,真可谓包钢“数智化元年”。
包钢对于数智化的认知,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年,包钢提出了推进“互联网+”的战略目标,立志紧跟国家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步伐,补齐智能制造短板,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将现代网络工具应用到制造流程,加大数字矿山和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无人值守班组建设等发展路径。一场关乎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数智革命”酝酿成型。
某一个或几个工作场景的数智化改进尚不足以改变人们的全部认知,但由点连线、由线成面的“进化”一旦形成燎原之势,必将在人们的心中点燃熊熊火焰,引燃撬动一种理念培育一个场景、无数个场景催生一个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
2019年—2024年,包钢数智化进程跨步前行、行稳致远,先后实现ERP(企业资源计划)全面上线,成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启动数字化、智能化3年执行规划,健全管控类信息系统,打通集团各类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归集、共享,优化再造业务流程、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流程。
5年间,包钢深耕数智化发展“责任田”,取得了率先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和无人驾驶技术试验、全球首个5G智慧矿区在用矿卡无人驾驶应用在包钢成功发布、首个自主设计研发机器人系统上线运行等“三首”技术成果。钢铁产业稳步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原料库无人吊车、无人运输机车等智能制造项目如雨后春笋结节生长,悄然推动着具有70多年发展历程的老企业焕发智慧的新生。
破界 向高质量发展痛点聚力
包钢是承载“齐心协力建包钢”奋斗精神的红色国有企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企业职工的根本底色和精神内核,但在数智化浪潮袭来的转折时刻,老国企更需要借助智能化手段和工具解决多年沉积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因此,包钢提出,要加强对数智化战略的规划和督导评价,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项目,以此实现传统工业向真正意义现代化的山海跨越。
“机械化”在艰苦、危险岗位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而易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白云鄂博铁矿全球闻名,采矿作业环境之艰苦也是普遍共识,但在今天数智脉络遍布的白云鄂博矿山上,早已是天翻地覆的另一幅光景。“90后”职工段凯一身笔挺的西装,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是一名电铲驾驶员。他说:“从前开电铲的时候,时间长任务重,冬天矿山上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夏季采场闷热异常,一身都是汗。”数智化改造开展以来,白云鄂博铁矿完成了19台矿用汽车纯线控硬件改造及4台无人驾驶车辆3代系统升级,东采场4台无人驾驶车辆实现全流程试生产作业。
科幻电影中,超视距远程操控巨型机器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科幻场景正从银幕搬入“生产现场”。在白云铁矿东采场上的一台电铲正在给一台无人矿用车装载矿石,这两台百吨巨型机械的操作室中却空无一人,一台由“智慧大脑”无人操控,另一台的驾驶员在数公里外的智能控制中心。
段凯说:“最受益的还是我们的电铲和钻机的驾驶员。远程操控不只是远程操控设备与电铲间的简单互联,我们还针对挖掘机远程操作特性,开发了自适应挖掘、起重臂软着陆、倾角控制等智能化安全运行功能。这些功能都建立在毫秒级响应速度的基础上,让一键操作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自动化”所体现出的效率提升,使包钢智慧仓库备受瞩目。“2000个储位,最多时可存放3700个钢卷,每个钢卷20吨~30吨。”包钢股份稀土钢冷轧板材厂冷轧无人库,百万吨级储存量蔚为壮观。“以前仓库安全运行需要20人,现在2人就可顺畅操作。”谈及变迁,工长石淼露出笑容。
操作室里,乙班班长崔福林操控着电脑,上方4个播放屏显示着16个不同角度传来的监控画面,整个厂房内空无一人,只有头顶的天车发出碾压轨道的声响。这间无人库是包钢最早实施智能化升级的智慧仓库之一,给传统的仓库“附加”上数智化技术,“憨憨的”仓库立刻变得“伶俐聪颖”。“每天给系统输入吊装指令,整个仓库运行就‘生龙活虎’起来。”崔福林说,以前可不是这样,20个人中有6位天车司机,在两条轨道上同时运行,对讲机时刻不离手,防止在“天”上出现“交通事故”,根本就没有闲暇的时候。
人员大幅减少并未影响工作质量,数智化的介入反而使效率倍增。以往吊装的钢卷放错区域也偶有发生,加装数智化系统后,这样的错误一次也没有发生。“改造后,饱和工作效率至少提升了20倍。”崔福林的话语,道出了现代工业智慧蕴含的无穷之力。
“智能化”让人从岗位上解放出来,成为数智化发展的崭新潮流。包钢股份仓储中心原燃料一部C型料场,偌大的料场中空无一人,4台重型卸矿车在高空中往返移动,将矿粉有序堆积在存储跨内,6台刮板机自动取料,将物料刮至皮带上,随后皮带输送机将物料传输到各个生产单位。这是C型料场日常生产工作景象。“以往,重型卸矿车和刮板机都需要司机在现场驾驶室内操作;如今,仅需要人员在主控室内操作,机器就可自动运行。”说起变化,仓储中心原燃料一部生产技术员万志强难掩自豪。
智能料场主控室,干净整洁,绿植环绕,液晶大屏幕上呈现着料场内各个角落的高清画面,操作人员在电脑前紧盯实时监控,远程下达工作指令,让现场设备自动运行,观察设备运转状态、取料流量、料堆重量等数据,更加精准、高效管理着料场内取堆料作业。“从前要到料场现场操作,现在坐在主控室内点击几下鼠标就能精准操作。”主控室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这场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巨大变革中,包钢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改善岗位工作环境,规避安全生产隐患,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截至2024年底,包钢已经在209个3D(脏、累、险)岗位上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已有超过70个3D岗位机器人投入使用。这场“无人化”的变革,更大程度地体现和释放了人的智慧。
重构 向新时代更高目标迈进
今年7月2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以及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300多名国际嘉宾参与合作交流。这次会议将数字经济新生态推上了新的高度。
数智浪潮澎湃奔涌之时,推动“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产业化”成为包钢下一个发展目标地。包钢把握国家“东数西算”的重要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地域能源优势和包钢门类完整、规模庞大的工业场景优势,为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创造基础条件。
在国家推进数智化赋能工业生产的战略指引下,2022年,包钢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及专业化运营需求,对旗下新联公司、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整合重组,更加精准聚力。2023年,包钢率先发力成立运营改善部,专门负责企业数智化发展的构建。2024年,包钢投资2.89亿元,重点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项目——包钢工业互联网智算中心,一举带动包钢智能化列车开进又一阳光赛道。
包钢以系统性思维重构数据管理体系,通过集团管控系统群建设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数智化转型之路。不同于业内普遍采用的“自下而上”覆盖模式,包钢创新性采用“由上至下”的数据架构规划整体布局,以投资、资产、法务、审计、科创、财务六大领域组成的集团管控项目群为核心驱动,成功以最小成本激活最大数据效能,为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包钢方案”。
依托集团管控项目群建设,包钢已顺利完成公司主数据湖构建。数据治理层面全面覆盖投资、资产、法务、审计、科创、财务六大领域,形成13类数据资产目录、215项核心指标体系。尤为关键的是,依照《包钢(集团)公司数据分类指南及分级标准》,精准划定主数据湖入湖范围,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标准化归集,为数据共享及穿透应用奠定数据构架基础,使后续数据资产形成、数据支撑决策、数据价值最大化拥有了数据保障。
目前,包钢已完成主平台搭建与多系统连通,成功下发并推广使用22类一级主数据,同步完成二级设备类主数据的标准定义,“建设系统必须以主数据为基础架构进行编程”的理念已深入各业务单元。据包钢运营改善部负责人介绍,这套数据管理体系不仅为后续数据资产化运作、数据支撑决策提供了坚实保障,更将推动数据价值最大化释放,为包钢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突破注入强劲数据动能。
2022年以来,包钢累计投资2.8亿元,重点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项目——包钢工业互联网智算中心,一举带动包钢智能化列车开进又一阳光赛道。
属望中的包钢工业互联网智算中心包含1座数据中心楼和1座运维楼,共10个机房区可容纳1358台高密算力机柜,建成后可承载20000P算力规模,同时配套ECC(总控中心)、参观、值班、办公、会议、培训等功能,可为应用于各工业场景的人工智能、数智化技术提供一流算力、存储和网络服务,也可通过与互联网公司、龙头算力企业合作带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发挥数据算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基础赋能作用,为周边企业提供7×24小时标准化、专业化的云计算、互联网、数据存储、网络安全服务。据新联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部长郑雪松介绍,下一步,新联公司将立足打造“11441”发展体系(即1座智算中心、1张基础网络、4个自研平台、4个业务领域、消安一体化项目),持续提升发展硬实力与市场话语权,同时深挖内部市场、做强外部市场、做好科技创新,持续固根基、补短板、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效率效益、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广阔的发展新天地,给包钢数智化进程提供了全新的舞台。今年初,经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严格的评估与审核,包钢工业互联网数据运营中心获得数据中心场地基础设施认证证书,认证等级为国标最高等级——增强级(GB50174-2017 A级),是包头市首家获得该等级认证的数据中心,标志着包钢工业互联网数据运营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体系以及服务保障等领域已达行业顶尖标准,可提供高等级、高标准的数据中心全周期定制化服务。
当算法成为新的语言、数据化作流动的血液时,包钢数智化从认知到破界再到重构的历程恰似一场永不停歇的星辰探索。下一站或许没有终点,但每一次突破,都将标注下新的坐标。
【编·语】
包钢数智化之路走得很有思路
樊三彩
包钢的数智化发展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虽然开始得晚,但由于充分借鉴了先行者的经验,包钢少走了很多弯路:一是避免了粗放式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锚定需求痛点,坚持目的导向,从上至下开展数智化系统建设;二是前瞻性地对打破数据孤岛这一共性难点进行了布局,通过统一主数据标准和建设数据湖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三是从长远考量,打造出了新的盈利赛道——智算中心,形成对内服务、对外创收的双轮驱动。作为一家老牌钢企,包钢的数智化之路走得很有思路,为其他钢企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中国冶金报》(2025年09月16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