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风帆再起向新程
——山钢济钢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标杆纪实

2020-06-16 08:52:00

  本报记者 周传勇 通讯员 党浅 张洪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山钢集团济钢旗下25家子分公司一片繁忙景象。今年前5个月,济钢实现营业收入97.86亿元、利润总额1.82亿元,在市场下行、产业链受到冲击的形势下,实现防疫与生产经营“战时联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能与转型活力。在钢铁主业关停3年后,无钢无铁的新济钢完美转身,新业态新产业彰显新生机。
  把好舵,方能行稳致远——
  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
  “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来济钢视察提出转型要求,至今整整3年时间。这3年济钢转型发展的历程异常艰难,但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济钢兑现了承诺,未辱使命。”山钢集团副总经理,济钢党委书记、董事长薄涛说。
  面对千万吨级钢铁企业主业全线关停、近2万名职工分流安置等前所未有的挑战考验,解决人往哪里去、企业转向何方,是从山钢集团领导到济钢干部职工都需要回答的时代命题。
  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对济钢的转型发展提出了“二次创业,重塑济钢”的总定位要求。济钢把职工安置作为破局点,用安置倒逼项目,以项目谋求发展,先“盘地、种树”扎稳根基,再“播种、引凤”倒推跟进。
  “去产能不是去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薄涛用掷地有声的话语,勾勒出一幅济钢转型发展战略图:紧扣政策导向,借势高端布局,抓住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和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在现有非钢产业和优势资产基础上,明确“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存续产业,多元主打、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产业园”的发展格局,多元培育、逐步聚焦,倾力打造更加高端、更加绿色、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全新济钢产业集团。
  不到3年时间,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济钢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提供商和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等主业逐步聚焦,转型发展全面起势,全新产业格局初现。
  2017年7月停产当月,济钢营业收入骤降至4亿元;2018年全年即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较2017年增长59.49%;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53.06 %,利润总额增长50.68%。
  谈及济钢在实践中形成的改革转型经验,薄涛说,我们创新提出并形成“九新”价值创造体系,即以“新主线、新主业、新核心”为发展方向,以“新作风、新纪律、新风险”为重要保障,以“新架构、新动力、新秩序”为强力支撑。同时,吹响“六大攻坚战”号角,把制约新济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攻坚主战场”,建立准军事化的“评价考核、课题攻坚、督查督导、典范引领”机制,以攻坚之力筑牢转型之基。
  勇击楫,奋进在激流——
  “两步走”战略目标蹄疾步稳
  济钢转型发展已打开局面,却仍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济钢加速构建可支撑济钢未来持续发展的多元产业布局和生态体系,整合资源,立柱架梁,尽快壮大济钢的体量规模,提出今年底前冲刺300亿元营收,力争到2022年末完成600亿元营收,这两个数字比原计划“两步走”(第一步,计划利用3年时间,经营规模恢复至停产前水平,至2021年末,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第二步,至2023年末,经营规模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0亿元)制订的战略目标均提前了一年。
  这是一条从困难中开辟与发展出来的道路,也将是一条在挑战中不断实现突围与突破的道路。
  综合研判内外部形势,薄涛用“痛、难、重”3个字高度凝练地概况了济钢转型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和考验:一是转型之痛。济钢钢铁主业关停后,由于存续产业多数依赖钢铁业务和内部市场,竞争力较弱,未形成体系,品牌力、研发力需重新确立。二是创业之难。济钢原有体制机制和人才资源等均围绕钢铁生产展开,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整体创新体系的架构和企业核心科技力量有待重塑。三是责任之重。济钢产能调整涉及每个职工和家庭,规模近10万人。
  审时度势,在山钢集团“1336”(涉及13类重点改革任务和36项具体措施)改革框架下,济钢出台了《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管控、业务提升、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明确改革重点任务,描绘出基于济钢实际、具有济钢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
  “济钢要实现各产业板块的协同发展,奋力蹚出一条新济钢规模与质量同增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薄涛表示。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济钢转型发展全面进入决胜期的开局之年。在薄涛看来,成绩可圈可点:这一年,济钢改革步伐推深走实,在山钢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权属公司及新上项目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僵尸企业”治理、公司制改制扎实推进。发展潜力持续释放,与中科院、青岛院士港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推动传统资源与高新技术对接融合,空天信息、电气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军民融合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
  济钢环保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四新”产业园与山东银座、浪潮集团、华为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纳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济钢创智谷对接同行业机构200余家、入孵企业66家,获得山东省众创空间、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济钢现代物流产业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通“济钢号”济南至黄岛港集装箱班列,中欧、中亚班列每日开行,济钢多式联运基地成为济南连接中欧铁路、促进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济钢绿色渣土车项目年运输收入4600万元,利润600万元;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瑞宝电气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项目投入运营,干熄焦发电等自主技术输出国门……新济钢正崛起为济南东部经济新引擎,成为山钢新的经济增长点。
  涉深水,感知潮涌所向——
  向着百年企业目标迈进
  “党和国家给予了济钢新的发展机会,我们要用成长和发展来践行济钢这一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应有的使命与担当。济钢这块金字招牌,不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仅要立起来,更要向着百年企业的目标迈进。”薄涛说。
  串起济钢职工重塑济钢的二次创业故事,更能感知济钢转型发展的潮涌所向。
  疫情防控期间,济钢旗下“创智谷”迅速集聚优势资源,孵化企业防疫口罩的生产,仅用30天就实现了济钢特有品牌“康智卫”防疫口罩的生产与销售,同时联合青岛院士港纳米材料团队,成功试制纳米口罩,出口至南非等国家,支持当地抗击疫情。
  这是济钢发展新业态一个缩影,却也是“济钢精神”的体现。
  谈及“济钢精神”,薄涛说,“济钢精神”是一代代济钢人前仆后继、接续奋斗所积淀形成的精神集合,是山钢文化在新时代济钢的具体体现。从建厂初期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精神,从徒手造青山的“鲍山背土”精神到铁水钢花锻造的“一分钟”精神、“大拇指”精神,以及产能调整时期的“壮士断腕、自强不息”精神,一代代济钢人用长期的奋斗实践,丰富着“恒心如山、创新超越”的山钢精神内涵。这种血脉相传的精神谱系,就像“一团火”一样,烧掉济钢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推动济钢在挫折和磨砺中豪迈坚定、勇毅前行。
  关于未来的济钢,薄涛有着这样的期待:“实力突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生态体系得到全面巩固,形成2个~3个在行业领先、起到引领作用的支柱型产业;“价值卓越”——以奋斗者为荣成为共同价值取向,形成全新价值创造生态体系,企业美誉度、贡献率和影响力大幅提高,品牌优势更加彰显;“活力迸发”——企业治理结构更加规范,产权结构更加优化,运行更加高效,锤炼出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企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加强劲;“正气充盈”——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政治优势充分彰显,党建品牌特色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成效,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优化;“幸福和谐”,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民主管理形式更加丰富,职工收入保持持续增长,职工权益保障有力,职工主人翁意识、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中国冶金报》(2020年06月16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