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一体化助半年效益超全年目标
——探寻首钢京唐的高效运营模式

2021-08-31 08:51:00

  本报记者 杨立文 通讯员 孙凯
  今年上半年,首钢京唐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了2.36吨/立方米·天,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大高炉中达到了先进水平;以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为代表的新产线全面实现达产达效,效益水平再创新高,利润超全年目标任务;锌铝镁、热基锌铝镁汽车板、镀锡DI材、热轧经济型耐磨钢等新产品实现了批量供货;上半年废次材降率比去年(一整年)降低1.44个百分点……
  一组组数据是首钢京唐公司统筹协同、系统推进的真实写照,凝聚着京唐人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
  一体化管理
  让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建立协同高效的管控体系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产销一体化”奏响了首钢高质量发展协奏曲。
  在首钢京唐管控中心大厅中,通过高标准机房、智能化设备设施以及各种数据的整合和功能的集成,实现了生产的高效协同和管理的集中统一,全流程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设备运行、能源环境、销售物流、安全消防等,一目了然。
  “首钢的产销一体化项目实现了从客户需求、合同应答到合同执行、发货再到加工配送、客户反馈端到端的一体化管控。”首钢京唐信息计量部部长郭亮介绍道,“它是钢铁行业发展当前阶段的最高集成水平、最完整架构、最高效管理流程、最佳实践效果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钢铁行业竞争力第一梯队的突出标志,能有效完成产销快捷精准转换、产销全过程紧密衔接。”
  2020年3月份,秘鲁铁矿被迫停产,首钢京唐球团、高炉面临“断粮、停产危机”。按照“早调、微调,保高炉顺稳”的原则,制造部、炼铁部、技术中心、首钢技术研究院、中首公司等高效协作,最终,球团攻克了单一秘鲁细粉生产的资源和技术瓶颈问题,历史首次实现酸性球团“零细粉”、碱性球团低细粉生产;高炉生矿比达到历史新高,实现高球比下高生矿冶炼;高炉利用系数平均达到2.3吨/立方米·天以上。
  “主管,今天的生产计划怎么样?”冷轧部2230连退产线生产主管付万顺刚开完调度会回到班组,职工们就围了上来。过去,职工们关注的可不是计划订单,而是本班的产量是不是能够完成任务。这正是产销一体化给职工观念上带来的崭新变化。首钢京唐还推行产品交付负责制,建立合同跟踪机制、根据客户需求倒排工期,针对新开发用户、战略客户建立重点订单台账,实行产销联动,随时协调解决生产交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首钢京唐技术中心每周及每月的“保铁”会上,公司领导都亲自组织来自首钢技术研究院、制造部、炼铁部、焦化部、供料部、质监部等单位的人员一起研究铁前系统运行中的问题,针对涉及的工序难题,大家都会集思广益、开出“药方”。
  首钢京唐高质量发展,也考验着该公司设备管理的能力。“为了把铁前产供研团队做得更出色,我们联合首钢技术研究院、中首公司以及制造部等单位正快速推进‘铁前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工作。这些实验室建成后,将更加有力推进科研技术的应用,为高炉长周期稳定稳产创造条件。”技术中心铁前工艺的高级研究员陈艳波说。
  在首钢京唐,设备运行保障承担起了各类定修、年修维保项目,设备系统紧紧抓住服务产线生产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最适合的维检作业模式,大力推行按区域划分维检人员、机动调配弥补人员短缺的新模式。
  “我们建立了设备远程智能诊断中心,利用现场智能传感器技术和先进模型、算法等数字化手段,替代传统点检发现隐患的方式,实现了设备管理的升级和变革。”电气自动化技术副主任赵坤鹏说,“我们把关键轴承的运行状态上传到平台,24小时不断对它的时域和频域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算法模型,平台就可以提前判断出轴承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隐患,并解决掉。”
  注重协同合作
  “制造+服务”高效联动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运行的高效率。制造企业的生产部门要与销售、技术、信息等部门一道,在产销研一体化工作体系框架下,做到协同高水平、保障高质量、产出高效益。
  “在炼铁工序方面,坚持数字化、科学化、精细化已经成为我们的追求。”炼铁部生产技术室刘勇君说,“我们充分利用‘产供研’协同机制,当外围市场发生变化时,在制造部领导下,协同供料部、焦化部、质监部等部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燃料质量波动。”
  炼铁生产的高质高效,与铁前各部门也是密不可分的。供料部瞄准“铁的目标有多高,料的供应就有多足”的生产目标,抱着“粗活更要细致干”的工作态度,千方百计保证高炉生产。焦化部围绕“优焦强铁”中心任务,讲工序服从、讲保供服务,结合炼焦煤市场资源情况,优化配煤结构,加强焦炉炉温控制和炉体维护,保障焦炭最佳成熟温度,保障高炉生产用焦需求。
  而炼钢部以“高效化稳定生产”为目标,在生产准备、过程飞包、操作稳定、设备维护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据介绍,2021年6月30日,该部4号连铸机稳定生产24743分钟后,连续“飞包”57次,浇铸568炉钢水,生产水平登上新台阶。
  通过整合一期、二期炼钢资源,拓宽钢坯互供路径,今年上半年炼钢部、钢轧部互调板坯8.8万吨,保持了坯料平衡。
  该公司热轧部、中厚板部对标先进钢厂,提高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抓计划编制,提升可热装板坯品种比例,推进轧制公里数延长,缩短板坯在库时间提升生产效率。今年上半年,热轧产线热装率从去年的41.1%提升至56.1%,中厚板4300毫米产线热装率从项目启动时的3.58%提升到38.8%。炼钢和中厚板板坯库存由9.7万吨降低到8.5万吨,有效减少了该公司资金占用。
  冷轧产线“窄跳宽”,是产线产品轧制规格调整变化时的俗称。据统计,每次“窄跳宽”操作下来,都会带来1.2万元的额外成本增加。
  针对这个问题,该公司制造部、冷轧部共同实施“手术刀式”的攻关。前者优化分配原则,后者针对产线生产状况及时与制造部相关人员保持联系。仅在今年6月份,“窄跳宽”现象就比以往就减少了40多次,生产的连续性得到保障。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镀锡产线酸轧、连退、罩退、镀锡产量同比都实现了13%以上的增幅,其中罩退增幅达22%。十大类重点产品增幅达5.9%,其中功能饮料、蛋白饮料、奶粉等八类产品用钢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奶粉产品用钢成功通过了国内奶粉第一品牌飞鹤认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成功开发的0.19毫米减薄红牛铁,国内率先通过奥瑞金辽宁、广东、江苏三大基地认证;0.08毫米极薄规格5G基站设备用钢在国内率先实现生产……
  以市场为导向
  发挥销售物流系统的链接作用
  作为制造企业,销售因有直接获取市场信息的便利和优势,而能够充分发挥市场链接作用,大限度地把生产和销售、销售和科研、科研和生产有效地链接起来。
  在销售模式上,首钢京唐完善了从用户到用户的服务机制,建立起质量工程师“产品开发+用户技术服务”一岗双责制度。
  “销售管理部作为首钢京唐服务窗口单位,搭建了钢企与客户沟通衔接的桥梁,对内做客户代言人,搜集客户信息和各类诉求并及时反馈到公司内部生产、制造、财务、物流等部门,协调内部资源解决销售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诉求;对外代表钢企实现与客户之间的紧密衔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销售管理部冷轧产品销售室主任高文芳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首钢京唐产线多,产品丰富,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服务,该部门借助集团产销一体化,进一步优化产品推进管理模式,设立产品项目组,包含由生产、销售、研发部门参加的跨部门、跨专业的专项攻关团队,灵活、快速解决具体问题。”
  物流与服务相关、与销售相随。该公司运输部整合京唐、迁顺自有产品和社会钢厂资源,开发班轮航线,提升航线密度,保障了自有产品的交货期。5号智能物流库的投入使用,使成品码头如虎添翼,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化自动作业,带动了整个成品码头向现代“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
  “协同越好,运输的效率就高,那么也就说明生产工序的效率就越高。这些年,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协同带来的好处。”该公司运输部副部长陈波说,“制造、作业部、销售按照到船预测情况合理组织生产,前后联动,形成车船直取模式。首钢京唐高端领先产品比较多,这样可有效减少在码头一卸一装造成质量问题的风险,而且减少了倒运费用。”
  华丽转身
  打造绿色能源综合数字创新体
  除了产销系统的成功上线,“五部合一”(制造部、能环部、设备部、运输部、安保部)集中管控充分发挥了能源与各部门间的协同优势,大大缩短了管理流程,使整体数据水平及稳定性大大提高,能源生产运行稳定性得到有力保证。
  据了解,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可以随时观看实时图像,并且可以一天24小时监视每台设备。超过安全阈值的设备的早期预警可以控制安全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并降低操作错误率。
  此外,首钢京唐借力产销一体化管控平台,严格执行错峰用电,合理安排检修及品种生产工作,降低外购电费用;加强用电消耗限额管理,执行工序电耗和用电总量日管控、月点评、月考核制度,促进节电工作开展。首钢京唐还通过引入北控外购水源、降低外购水费用,通过优化天然气供应结构,引入唐山北田油气公司低价气源,降低天然气采购费用。
  今年初以来,他们眼睛向内,制订短期及长期节能措施39项,合计取得效益上千万元;吨钢综合能耗完成570千克标准煤,吨钢综合电耗完成606千瓦时,吨钢耗新水完成2.44立方米,氧气放散率0.28%,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优于同行业先进企业。
  “我们借助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管控点的精准监控,为创A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撑。”环境保护处处长刘恩辉说,“去年,我们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但并不是就可以一劳永逸。创业难守成更难,保A是更艰难的一个过程。下一步,能源与环境部将以‘保A’为任务,深入开展环保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全力做好环保绩效评级和现场环保工作,为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中国冶金报》(2021年8月31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