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看攀研院项目收益分红改革名动业内

2021-10-12 08:42:00

  本报通讯员 尹久红 记者 孟祥林

  试制出900兆帕~1000兆帕级超高强热轧汽车结构用钢,“系列在线热处理珠光体道岔轨”项目获2020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成都材料院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上半年,鞍钢集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研究院)捷报频传。
  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为国家战略需要、攀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该院负责人说:“唯有坚持改革,才能再创佳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该院抓住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取得了较大突破。
  项目收益分红激发内生动力
  2020年初,该院大胆尝试在8个科研项目中推行项目收益分红,即科研项目通过成果转化,销售收入利润按比例给项目组成员分红。2020年底,这8个项目团队的职工如约拿到了分红款。
  项目收益分红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了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改变了片面将论文、专利等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而且让科研人员认识到,只有将成果转化成真金白银,才是科研的价值所在。这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如今,此项改革产生的多边效应正在凸显:同行纷纷前来取经交流,有效促进了行业发展;外地高层次人才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加入该院团队;外部收入得到同步增长,仅钛合金精密铸件系列新产品的研发就新增客户3家,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取得了攻克金属钛粉流动性控制技术难题、研制3D打印产品、推进纳米二氧化钛产线技术升级等成果。
  此外,该院制定创新奖励激励体制,并设立创新成果、成果转让、专利及专有技术等专项奖励,各项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投入产出效益。2020年,该院重点项目完成率达到94%,科技创效10亿元以上。
  人才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攀钢研究院把人才资源作为研究院第一要素,构建一流创新团队。该院以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不断做大人才总量,做优人才结构。10年前,该院博士仅有4名,目前已有博士和在读博士120余名、硕士240余名,高层次人才正成为科技研发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据悉,该院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精心培育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
  从2012年开始,该院就建立起技术研发序列与管理干部序列双向互通机制,让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不必再走“官本位”的独木桥。为让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该院出台一系列措施,如“压担子”“导师带徒”“一人一师一图一表”“揭榜挂帅”和签订岗位绩效合同等,涌现出了邹明、韩振宇、张军等高精尖技术人才。
  该院还加大对年轻人的培养力度,通过派年轻人到国家部委、四川省、攀枝花市等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到国内和国外高校做访问学者等途径,让他们快速成长。韩振宇到攀钢研究院工作仅3年,就被安排承担重要项目研发,压力变成了他成长的动力。工作16年,韩振宇在钢轨研发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如今,该院40岁及以下青年人担任项目负责人比例提高到59.8%,已成长为科技攻关的主力军,某国家关键核心材料开发项目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
  科改示范行动促进发展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攀钢研究院充分发挥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材料院)国家科改示范企业的综合优势,聚集各方力量,专注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勇当钒钛特钢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排头兵。
  自2020年4月成都材料院正式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4户“科改示范企业”以来,该院创新创业动能被充分激发。以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为重点,该院聚焦科技前沿,培育新兴产业,实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服务,大力推进项目负责制,鼓励科技人员自主选题、自由探索,最大限度赋予科技人员学术和技术自主权;鼓励引导科技人员坚持需求导向和前瞻引领,围绕钛及钛合金材料、钒基功能材料、特钢及高温合金材料等前沿、战略领域,潜心开展交叉领域基础研究,努力打造钒钛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
  通过技术攻关,成都材料院围绕关键核心材料研发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院承担的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7项进口替代新产品开发成功,高端丝材制备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今年,成都材料院成功入选四川省高价值专利育成示范中心,为培育“隐形冠军”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服务攀钢产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转型升级;服务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实现绿色、智能化生产;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研究院的目标、使命和价值所在。”攀钢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今后该院还将继续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坚持改革活院,强化科研体制机制革新和创新效能提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优化资源配置,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实现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攀钢高质量发展。
  《中国冶金报》(2021年10月12日 06版六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