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付会文
第四季度以来,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坚持以技术进步为抓手,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工作,紧紧围绕重点领域深挖潜力、精准攻关,努力为各产线提供成本最优、高效稳定的动力介质。
该公司动力部生产室副主任陈晓伟主要负责唐钢新区产线煤气利用与平衡工作,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回收煤气来提升自发电比例,从而减少外采电量,降低电费支出,是他和同事们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
陈晓伟和同事们认为想要提高自发电量,首先就要提高煤气回收量及利用率。提高煤气回收量要合理组织煤气系统的平衡,在首先保障各生产单元煤气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煤气储柜缓存作用,做到应收尽收。
走进调度室,迎面就能见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单元之间回收与输送煤气的数值,一组组绿色线条将煤气回收利用的情况直观尽显。
“近期我们对煤气平衡方案又进行了优化,对各生产单元煤气使用进行分级管理,并根据各产线生产计划进行错峰供气。此外,我们还根据发电系统负荷情况调整煤气柜容与放散压力匹配关系,充分发挥煤气柜的谷吸峰吐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负荷波动,保证发电机组低燃耗运行。”陈晓伟指着大屏幕上变化的数字说道。10月份,唐钢新区环比节省外购电246万千瓦时,节省电费137万元。
实现高炉煤气零放散、转炉煤气应收尽收后,制约自发电量提升的还有煤气燃烧发电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如何发挥现有装备作用,在保证氮氧化物排放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煤气利用率提升?这个难题又让陈晓伟和他的同事们开启了“头脑风暴”。
“多发电就要多用煤气,但是煤气燃烧后会产生氮氧化物,煤气用量如果提升,那么氮氧化物总量肯定也会升高。”在课题攻关会上,该公司生产室主任王荣耀说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调整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掺烧比,实现最佳空燃比,让煤气更充分燃烧,来减少氮氧化物呢?”
“对,应该会有作用。但我觉得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在处理氮氧化物的脱硝系统上下功夫。”陈晓伟提出自己的想法。
“咱们的脱硝系统采用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在目前环保条件下,已达到最大处理能力。”热电作业区值班作业长杨溢说道。
“所以想要突破,只有技术创新这条路!”陈晓伟接过话茬。
经过攻关小组集思广益,该公司初步确定了在优化空燃比的同时,对现有脱硝系统所用药剂进行改善的方案。通过将原有液态脱硝剂用固态脱硝剂进行部分替换,并进行多批次不同剂量的投放试验,对数据进行模型化分析后,攻关小组确定出最优配比方案,在工艺优化后,脱硝效率大幅提升。
《中国冶金报》(2022年12月13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