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条钢丝的穿线作业较之前节省了5个小时。11月28日,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镀锌线作业区A线设备检修结束后,生产一班仅用原来2/3的时间就完成了穿线作业,实现记录“破圈”。
穿线作业成功“破圈”不仅需要“真实力、真技能”的基本功,更需要“追求个性、凝聚共性”的智慧。
穿线是一项流程多、难度大、耗时长的把钢丝挂上产线的作业。该生产班经验丰富,根据放线、明火炉、前置、烘干炉、锌锅、收线等穿线点位提前部署人员配置,重点在明火炉口和锌锅二层平台采取自创的废丝接引法穿线,大大节省了废材的产生。这个过程中只一道钢丝就需穿越34个分线装置和回吹装置,每一处都需耗费气力拉直摆正,可见穿线作业从1到40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穿线作业非常辛苦,一连12个小时夜间作战,考验他们的不仅有责任心还有意志力。分布在各个点位的穿线人员或猫腰或跪卧,只为了把准钢丝来去的走向。最难的是近500℃锌锅旁的作业人员,全副武装的他们在热浪烘烤下,眼睛涨得通红,汗流浃背不止,然而没有一人掉队,紧锣密鼓的穿线作业让他们无暇顾忌太多。
这是一项配合度非常高的技术活,每一个环节都要前有人引、后有人接,哪里有拐点?下一步穿越的是线道还是孔洞?钢丝该向哪个方向递进用力?前面人员的一句口令很重要,后面人员的快速响应更加重要,这离不开班组人员的默契和作业熟练度的反复锤炼,随着人力的接力,钢丝不断延伸,当钢丝贯通时,就意味着一条线道步入了生产正轨,也为他们增添了一份坚持的动力。(董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