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清
近日,贵州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首钢水钢公司凭借超前的防范部署和科学的应急响应,成功经受住汛情考验,确保了生产平稳运行。
从源头控制好“咽喉要道”。水钢总排水口肩负着水钢达标废水及辖区雨水排放的重任,堪称钢城防汛的“咽喉要道”。为守护好生产秩序与辖区居民的安全,水钢设备工程部计量能源室自4月初起便牵头开启“攻坚模式”,组织专业人员多次进入700余米长的涵洞内“探脉问诊”,对排水不畅的症结逐一进行排查,并详细记录,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开展了涵洞清淤攻坚战。
在清淤攻坚战中,水钢的工作人员对涵洞内及周边的堵塞物进行了全面清理,移除了盘踞洞内多年的巨石。为保障周边居民财产的安全,水钢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铁路局的沟通,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完成总排官厅段防洪沟渠供水管道的拆除改向,排除了局部排水的障碍;成功拆除涵洞出口上方铁路施工遗留的混凝土及基础墙,让排水通道重获“新生”。
当好防汛主力军。水钢炼铁事业部综合料场堪称雨季防汛的“主战场”。为确保1号~3号翻车机及地下皮带能在强降雨天气下平稳运行,该事业部领导班子带头,对区域排水沟渠展开全面清淤疏浚。
为保汛期安全,该事业部专门成立防洪防汛小组,与原料作业区开展实战化防洪应急演练,有效提升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5月1日前,水钢炼铁事业部防汛工作所需的潜水泵、泥浆泵、电缆线等物资均已储备到位,并用20吨防洪沙更换了2000余个防洪沙袋。此外,该部还对防洪门精心维护修缮,在翻车机一、二层平台筑起坚固的挡水墙,防止雨水倒灌进地下皮带通廊,为高炉“口粮”供应不断档提供保障。
护好铁路线安全。在水钢物流仓储事业部的干部职工眼里,他们负责的56.2公里铁路线,在强降雨前犹如一根脆弱的“神经”,厂内站和炼轧站经常受到影响。
为破解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铁路运输困局,保障炼铁、炼钢等生产物资供应,该事业部对铁路进行全线“体检”干部职工在每周三化身“护路先锋”,定期对排水沟和边坡护坎进行细致检查清理。
针对防洪薄弱点,该部在厂内站和炼轧站区域精心规划了两条保产“生命线”。每当天气预报发出黄色预警时,该部就迅速将进厂待卸局车和钢渣车有序排列在“生命线”上,果断断开微机联锁装置,改用人工引道方式引导机车有条不紊进厂,为生产运输保驾护航。
力保燃煤翻车“不断档”。水钢焦化事业部备煤作业区4号翻车机是水钢燃煤翻卸的“先锋队”,防汛工作至关重要。对此,该事业部提前在区域内修建挡水围堰,增设大功率排水泵,在配煤新建项目处增开排水口,构建立体式防汛体系。该事业部还成立了由领导带队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在遇到强降雨天气时,快速组织突击队抢卸积压的车皮,大幅缩短铁路局车在厂内的停留时间,为焦炉、高炉稳定供煤提供保障。
“源头”“末端”同等重要。水钢能源事业部作为水钢生产生活用水的“源头”与“末端”,防汛工作关乎全局。为确保用水“生命线”畅通无阻,该事业部对防洪抗洪方案进行优化升级,对大河泵站至水钢区段中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塌方区域的供水管道进行改道更换,把地势较低的泵房备用电机转移至安全地带,待洪水消退后便可迅速启用;加固增高高压泵前后防洪门,将变压器、电气柜和操作室搬至高处,并修建安全逃生通道,为设备和人员筑牢安全防线。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01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