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能源环保部
协同炼铁事业部高炉喷煤净化车间
以“敢碰硬、勇攻坚、创实效”的奋斗姿态
在“精准控温”上做足文章
向“极致能效”要效益
硬碰硬啃下酚水减量这块“硬骨头”
算出132万元的真金白银!
精准施策,打破惯性思维
高炉煤气要安全进柜
温度必须控制在63℃以下
过去,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该公司喷淋降温装置常常“火力全开”
在冷却过程中
煤气中的酸性物质溶入冷凝水
为了防止这些酸性酚水腐蚀煤气管道
又不得不持续投入专用的缓蚀剂
面对这一长期存在的“痼疾”
能源环保部主动对标找差
迅速牵头组建攻关小组
锁定“精准控温降耗”这一关键点
在保障煤气管道绝对安全的前提下
找到降温与资源消耗的最佳平衡点
给降温装上“智能开关”
怎么改?
核心思路直指要害:
精准控温,按需喷淋!
攻关小组打破车间壁垒
拧成一股绳
从年初开始大胆探索实践
他们通过细致观察和数据分析
发现煤气温度实际运行中常常低于50℃
远未触及安全红线
巨大的优化空间就在眼前!
▲“过去‘宁过勿缺’的老办法,让‘安全成本’太高了!”给排水技术员瞿东旭在分析会上直言。
小组果断决策,制定新规:“温度低于50℃,喷淋装置全关停!”然而,精准控温绝非简单的“一关了之”。
▲“关停容易,但如何确保万无一失?”煤气加压运行员文健龙提出了关键问题。
为此,团队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安全防护网”:坚持每天从煤气排水器取样化验酚水水质,对腐蚀性指标进行24小时有效监控,并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一旦监测数据亮起“红灯”,系统立即自动开启喷淋并投加缓蚀剂,确保煤气管道安全万无一失。
实验成功后,团队及时固化成果,将优化后的运行参数和操作规程明确纳入岗位规程,实现了从“攻坚突破”到“长效管理”的跃升。(瞿东旭 武芳)
省!省!省!看得见的真效益
经过多月的实验验证及后续推广
降本成效显著
水省了:
1-3号高炉月均节省新水17,491立方米
降费3.41万元/月
氮气省了:
每月少用氮气65.3万立方米
降费20.24万元/月
药剂省了:
缓蚀剂月均节省6.7吨
降费2.71万元/月
经测算
全年可降本132万元
酚水产生量的大幅减少
环境负荷同步减轻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是前提
行动上的坚决落实是关键
科学的方法与创新的勇气是利剑
三者的紧密结合
铸就了此次精准控温的成功
能源环保部
持续深挖每一个极致能效的潜力
用更精细的管理、更智能的工艺、更创新的技术
在"极致能效、极致成本"的道路上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