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婷 邹丽菁
今年初以来,中国宝武新钢集团厚板事业部炼钢作业区(下称炼钢作业区)围绕“提质增效”主线,把小创新、小技改作为深挖内潜、释放效益的突破口,持续开展创新攻关活动,让不起眼的小技改结出了降本增效“丰硕果”,在保障安全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备件消耗、提升生产效率与推动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能阀门巧节水,年省20万元。在炼钢作业区真空炉区域,即使在真空炉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冷却水依然会流个不停。这不仅导致该区域的热井泵电机频繁启停,大幅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还造成了电能浪费。
面对这一“痼疾”,该作业区技术人员经过周密论证,决定在3台水环泵冷却水管的总管上加装了快切阀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在任何一台泵启动前,确保快切阀先行开启,只有当3台水环泵全部停止运行时,快切阀才会关闭停止供水。这样既保证了水环泵冷却水能够安全可靠地供水,又能精准地节能降耗。
该作业区的这项改造立竿见影,不仅减轻了人工监控的负担,还显著降低了水泵空转的电能消耗,同时延长了设备寿命,每年综合节约水电费及设备维修费用达20万余元。
智能“神器”解憋泵,电流骤降年省15万元。炼钢作业区真空炉2号热井泵的频繁故障曾威胁着生产顺行,该泵开机时极易因过流而跳泵甚至烧毁,根源在于3台水泵并排抽水时,处于中间的2号泵受水流扰动影响,常发生憋泵现象。
该作业区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调研分析,最终自主设计制作了一款智能“神器”。他们在2号热井泵的出水管道上安装了电动阀门,将其运行与热井泵本体进行精准的自动联锁,热井泵启动运行10秒后电动阀自动开启,停机时电动阀则同步关闭。
这款“神器”投入使用后,电机启动电流直降40%,彻底告别了过流跳泵的困扰。这不仅大幅延长了热井泵的使用寿命,减轻了该作业区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有效降低了大电流运转的电能消耗。尤为关键的是,因热井泵故障导致真空炉停机、被迫改钢的损失大幅降低,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新钢厚板事业部降本增效15万元。
胶管排布巧优化,杜绝爆管年省16万元。在LF(钢包精炼)炉区域,为水冷电缆及升降横臂降温的冷却水胶管曾让人头疼不已。频繁爆管漏水不仅极易引发停机事故,备件消耗也居高不下,每月需更换3~4根。该作业区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抽丝剥茧,发现症结在于胶管布局杂乱交错,横臂升降过程中胶管互相摩擦是爆管主因。
找准问题后,该作业区的技术人员首先优化了横臂水箱冷却水胶管的行进路线,摒弃了原先从水箱主供水管道至墙壁的冗长路径,改为直接由横臂上的冷却水管就近供水。
这一改动瞬间节省了6根8米的胶管,并彻底消除了它们因摩擦而受损的隐患。同时,该作业区的技术人员对墙壁上原有的18根冷却水胶管的供水方式进行了革新,将之前的交叉缠绕,改为L型进出水管依据相序保持合理间距供水。
双管齐下的优化措施,有效终结了胶管间因摩擦导致的爆管顽疾。该作业区的检修人员劳动强度显著降低,备件消耗费用大幅削减,因漏水停机造成的改钢损失也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综合降本达16万元。
《中国冶金报》(2025年09月09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