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节能环保

南钢拟定“碳十条”

2021-09-16 14:48:00

  本报记者 邵启明 通讯员 刘微微
  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从南钢获悉,该公司全面梳理了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并结合钢铁行业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提出“十四五”将系统推进氢能冶金和碳捕集利用等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管理减碳、结构减碳、市场减碳、技术减碳等实施“碳十条”。
  一是提升系统能效,减少能源消耗。持续跟踪、推广应用高效能源节约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以科技进步促进能效水平及减碳能力全面提高。强化精细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环保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工序将实施一系列的节能降碳举措。
  二是绿色能源建设与使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外购绿电,建设光伏发电机组,建设储能系统、风力发电项目,促进绿色能源应用迈上新台阶。推进二次能源的开发及应用,开展氢能重卡、氢能切割等研究与应用项目。
  三是提升物流绿色化水平。协同推进厂外物流和厂内物流的绿色化、低碳化。进行清洁物流的低碳改造,引入电动汽车、新能源卡车和天然气汽车取代厂内燃油汽车,用电动机车全面替代内燃机车,实现清洁运输。
  四是布局废钢等资源,实现结构减碳。推进“1+N”即厂内废钢加工基地+周边多个废钢资源点基地的建设,为提高废钢应用比例夯实原料基础,也为长流程改短流程工艺转型进行原料储备。加强废钢生产工艺研究,通过提升废钢应用比例,降低铁钢比。建设带式球团项目、外购溶剂石灰石以及用生石灰替代石灰石等,助力结构减碳。
  五是加大高性能化绿色钢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首先,加强高强钢和低密度钢等高端钢材的研发及应用。南钢将在现有基础上将高性能钢材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到70%以上。其次,推动绿色钢铁产品的市场布局。加快使用和推广超高强度钢板、免涂装耐候桥梁钢、清洁能源用钢等产品;采用短流程TMCP(控轧控冷技术)工艺替代或简化热处理工艺生产,降低钢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用不锈钢覆层+钢板基材的复合板代替纯复合板,有效降低材料的用量,实现减量化。提高钢材的一次成材率等助力实现钢铁全生命周期内的减碳。
  六是拓展市场减碳途径。投资建设光伏发电或风电项目,以减少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的排放量;通过试点示范开发林业碳汇,适时与政府协同沟通,探讨长江沿线绿化、钢铁企业内部的应用等问题,继续在钢厂周边进行绿树种植,为实现碳中和做好铺垫。
  七是开展突破性低碳技术研究。一方面,南钢将强化行业内较成熟低碳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将开展直接还原炼铁、氢能炼铁、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创新低碳技术的研究,持续推动高炉炼铁新工艺的进化和商业化,为低排放循环经济带来附加值。
  八是把握绿色投资机会。金融业加速绿色化升级,具有信贷倾斜和碳金融等多个落脚点,绿色金融未来会为中国绿色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南钢将利用自身绿色工厂的属性及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积极利用绿色金融产品,如申请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等;加强碳资产管理,积极参与碳交易;加大低碳绿色投资力度,壮大绿色产业发展规模。
  九是成立低碳产业研究院,整合对接全球资源。统筹各业务单元专业研究力量,以此为内核向外对接行业高校、智库、商会、协会、专家团队等智库资源,成立低碳产业研究院。建立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开展低碳清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企业碳资产的全方位管理。
  十是倡导全员低碳生产和生活。南钢非常重视且一直在努力增强全员的低碳和减排意识,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通过全员参与的减碳行动助力企业减排和社会减排;在内部同时倡导绿色办公和绿色生产,比如建设智慧楼宇,推行无纸化、数字化办公,大量扩建绿地等。南钢还将与供应链上的负排放企业开展协同降碳,提供多元化的碳汇资源。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