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冉梦婷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个细微进步都可能引领一场行业革命。首钢水钢能源事业部供电作业区全面推行变配电所无人值班值守改革,为一线变电所安装高清摄像头、门禁系统、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火灾报警等装置,全面升级改造综合保护、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系统。曾经无数人日夜值守、电气设备轰鸣的变电所,如今实现了集中控制+无人值守的变电运维新模式。至此,该作业区不再设置专职运行、维护值班人员,智能化管控水平显著提升,悄然完成华丽转身。
周密部署 智慧守护
提及水钢,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高炉熊熊烈焰、铁水奔流的壮阔场景。然而,在这股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背后,无数默默无闻的电力守护者日夜不息,确保着每一度电都能精准送达生产线的每一个角落。但如今,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
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水钢能源事业部的变电所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变革。2012年,原水钢水电厂供电车间负责供电值守及检修的人员有两百多人,负责十里钢城各个角落的生产用电。曾经一个变电所需要数十人24小时轮班值守,如今随着水钢水电厂、氧气厂、动力厂三厂合并为能源事业部后,只需几名巡检工人和一套高效远程监控系统,就能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运维。这不仅仅是技术飞跃,更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深刻颠覆。
据介绍,合并后的能源事业部供电作业区现有在岗干部职工89人,负责水钢铁前、中央、制氧、电动鼓风、双超等5座110kV变电站,10座35kV变电所,数十座10kV以下变电、配电所的日常维护及供电工作,面对变电所各种跳动的数据、温度、湿度、电压、电流……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这一切,得益于该作业区周密谨慎的部署,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巡视着变电所的每一个角落,任何异常都逃不过它的“法眼”。在水钢智控中心,调度员紧盯电网监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提前预测潜在故障点,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确保输电线路运行平稳,为钢铁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智能巡检 精准无误
该供电作业区抽调4名经验丰富的电工组成点检团队,每天巡视各个变电所,他们搭载着红外热像仪等多种传感器,细致入微地检查设备。无论是微小的温度异常,还是潜在的电气故障,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一旦发现异常,他们立即通过总调实现即时响应与处理。
该供电作业区主任刘启超介绍,变电所管理是基础,光荣传统不能丢,持续改进再提升。除了用先进的仪表检测外,点巡检师傅每次深入现场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天晚上坚持夜晚熄灯检查电气设备,仔细观察高压开关触点是否拉弧打火或有异味,风里来、雨里去,不论寒暑,将设备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
9月份,在制氧变电所,巡检人员发现1个刀开关触点发热,触点温度超100℃,发现隐患后及时更换开关,避免了潜在危险。同时,在干熄焦发电并网电气柜有1个电缆头发热,点检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消除了1个安全隐患。
在水钢有6条高压外线输入,在数十公里的山路上,供电作业区巡线班坚持外线巡检制度,每天在崇山峻岭中穿梭,仔细测量每一处高压线接头温度,检查确认每座线塔基础地质情况、防雷接地完好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将电网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他们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操控无人机高空检查线路的安全运行状态。同时,在水钢设备工程部的大力支持下,该供电作业区和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及时清除高压线路下的树障,消除安全隐患。
精准操控 一键搞定
为实现供电系统效益最大化,保障供电系统经济技术指标,在各变电所每天需要数十次人工倒闸。为了保证操作正确,该供电作业区下发了作业指导书,规范检修和操作的每一个指令,无论是设备启停、参数调整还是故障排查,一切都按规范操作。
为缩短无人值守变电所故障响应时间,该供电作业区开展应急培训,对距离作业区较远的变电所,组织片区协管人员系统学习变电所应急处置知识,重点掌握变电所应急响应操作流程,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及通讯管理机重启操作流程、后台告警信息查看防线等应急处置知识,确保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高效进行应急处置。
刘启超说:“实现片区集控,18座变电所实行无人值守后,优化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岗位人员的履职能力”。职工在各片区的集控岗位值守,对变电所开展全覆盖巡视、维护、清扫及倒闸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冶金报》(2024年12月1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