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邹汉平
今年初以来,武钢有限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国宝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的要求为指引,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融共生的新时代完美答卷。
绩效体系牵引协同降本
为实现工序协同降本目标,武钢有限守正创新,在同行业率先建立了“公司—厂部—分厂—作业区(班组)”四级能源管理绩效体系,引导生产一线能源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智慧化转变。目前,该公司13个二级单位建立了四级能源管理绩效体系,能源管理进班组覆盖到707个班组,其中能效评价细则到班组率、能源指标细化分解到班组率、能效指标挂钩到班组率、主要能源使用控制措施到班组率等均已达到100%,实现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全覆盖延伸。该公司组织专项诊断和全覆盖检查,共服务支撑75个作业区、280个班组,现场解决了52个能效问题点,同时挖掘了22个亮点和案例,评选出了7个能源管理进班先进作业区,带动基层作业区聚焦协调降本再挖潜力。
面对大制造体系,武钢有限不断强化每月供电最大需求量管控,加强了供电系统、发电系统与炼铁、炼钢、热轧等生产工序的协同发力提效;在各工序和产线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月平均最大需求量同比下降9.5万千瓦;通过改革创新,建立了网格化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制订下发了《节能监察网格化管理方案》,全面推进了节能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协调降本的强大合力。
系统优化提升能源效率
武钢有限不断优化能介系统,让能效水平再跃新台阶。
在蒸汽系统,该公司通过合理利用焦化1号~6号焦炉上升管回收蒸汽并入中压管网,置换高品质蒸汽用于提升干熄焦电站机组发电负荷,带动发电量达历史最好水平;通过协同烧结工序优化环冷机组烟气温度、流量管控,巧妙地借助烧结矿亚铁含量调整契机,提升双压锅炉蒸汽产量。该公司还同步优化三炼钢、一炼钢RH真空蒸汽自用率,实现烧结余热发电机组连续高负荷、满负荷稳定运行。
在燃气系统,该公司通过综合分析2024年发电数据,创新式地将热能电站运行时间、CCPP负荷率等影响发电的因素优化进高效发电模型,使燃气发电效率连续5个月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并且在4号高炉、8号高炉年修的不利情况下,上半年累计发电量同比增发2869万千瓦时。
在水系统,该公司通过优化工序生产用水工艺、余水串级利用、废水分质处理回用、加快源头减量等方式,停运一冷轧厂罩式炉循环水站、有序推进焦化区域工业水主管网更新、钢轧区部分工业水管网优化升级,使得吨钢耗新水同比降低4.18%,为长江大保护贡献了钢铁力量。
在气体系统,该公司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工艺管理,不断优化制氧机运行方式,逐步完善气体计量、泄漏管控和停机停能制度,使气体单耗同比下降6.9%;通过组织源头减量,优化了空气系统,停用武钢气体一冷轧空压站、第八空压站,将三炼钢4条空气管道整合为一条空气管道,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示范效应推动极致能效
武钢有限通过打造全流程能效示范产线和示范机组,不断推动极致能效向新高点攀登:一方面将能效示范机组创建纳入了公司级劳动竞赛重点项目,提升职工创建示范机组的积极性;一方面制订能效示范机组创建工作方案,指导示范产线和示范机组运行数据的在线生成和在线分析,为日常的运行调整提供重要依据。该公司还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机组能效对标,形成“你追我赶、相互超越”的创争氛围。1月-6月份,超越标杆值的机组达71个,占比53.38%;完成2025年缩差目标值机组达9个,占比66.92%。通过相互的比学赶超,该公司各产线实现极致能效大跨越,今年以来的节能量达62883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量达156956吨,创效达1626.2万元。
该公司通过推进重点领域节能产品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设备能效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已对电机、变压器设备的能效状况进行了梳理,组织下发正式指导性文件,从源头上管控电机和变压器能效。该公司通过加快“极致能效”技术应用与推广,投资64504万元兴建了16个极致能效项目,每年可节约能源64581吨标准煤。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武钢有限还制订了新时期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指导各二级单位和基层作业区加速落实“双碳”目标,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做大跨省跨区及湖北省内绿电交易、减少碳排放量提供方向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向前跨越。
《中国冶金报》(2025年08月01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