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艳 白恩霞
“每吨水节约成本近10元,8月份单月就省下近12万元,这技改项目真是挖到了‘节水金矿’。”大河金属衡板包装公辅区域成本核算员看着报表高兴地说。经过浓水回收利用改造后,9月2日,该区域脱盐水站运行两个月来连续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实实在在的效益印证了节能降耗的意义。
作为服务生产的关键环节,脱盐水站长期面临原水消耗量大、浓水排放效率低的难题,为响应大河金属公司“节能降耗,生态发展”的号召,今年5月份,该公辅区域启动了浓水回收利用攻关项目。相关技术团队聚焦变废为宝这一核心目标,创新采用“双级过滤+渗透膜提纯”工艺,即先通过专项设备过滤废盐水中的钠、镁离子,再经二次渗透膜处理,将达标纯水直接注入生产水箱,剩余二级浓水合规外排。这一闭环处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取水—排放”的线性用水格局。
改造前,该脱盐水站平均制水率仅为61.04%。7月初改造完成投用后,8月份综合制水率跃升为86.26%,提升幅度达25.22%。以当月实际产水25000吨计算,通过提升制水率,实现月度节省原水11975吨,节约水费11.9万元。
“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该公辅区域经理赵奇山表示,“技改项目投用后,每月可稳定减少原水1.2万余吨。该项目年可节省水费达140万元。”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马口铁生产中高耗水环节技改提供了可复制的“节水方案”,体现了大河金属衡板包装在降本增效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挖各环节的节水潜力,让每一滴水都产生最大价值。”赵奇山的话语中,透着对绿色转型的坚定信心。
《中国冶金报》(2025年09月11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