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左蜜琳 周沁
近年来,涟钢以创新之姿、实干之态,推动绿色转型迈入体系化、智能化新阶段,近日全面投运多领域、全方位的清洁运输体系,树立起钢铁行业绿色运输的新标杆。
运输焕新
一场“油电更替”的热潮正席卷涟钢。一批崭新的新能源车悄然上岗,逐步取代柴油车辆。截至目前,已累计有154台新能源电车穿梭在涟钢厂区,完成各类物料转运。凭借零排放、低噪音和低能耗的特性,它们不仅静谧高效,每车每年还可节约柴油1.2万升,减少碳排放31.44吨。与此同时,涟钢全面推行“国六”标准,其中,大宗物料运输车辆全部符合“国六B标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大幅下降。
在铁路线上,涟钢引入新能源机车,实现“以电代油”,每年每车可降低燃油成本超百万元,减少碳排放约150吨,保障原材料高效运输。此外,涟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号召,深度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方案,强化与铁路部门的协调联动。今年初以来,涟钢铁路运输和新能源运输比例已跃升至89.57%。
设施赋能
在涟钢厂区,57个智能充电桩如雨后春笋般在西大门、热轧板厂等区域矗立,总功率达17000千瓦,它们像一个个能量驿站,为涟钢车辆织出一张便捷高效的绿色能源网。
而让这一切“活”起来的,是背后的清洁运输集中管控平台。它实时掌握每一辆进出厂车辆的信息,实现从车牌识别、货物监控到智能调度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从分散管理到集中智能调控的飞跃,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最可靠的数据支撑。
涟钢正全力推进6台抓钢机“油改电”,将以往轰鸣阵阵、排放量大的“油老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绿色标兵”。目前,2台电动抓钢机已完成改造,单台每年耗电约20万千瓦时,成本降低73%,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221吨。设备噪音也从震耳的105分贝降至85分贝以下,操作员工体验感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环境友好、经济共赢。
《中国冶金报》(2025年10月16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