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企业动态

中冶南方:打造科技引擎,助力钢企降本增效绿色低碳发展

2022-08-02 09:41: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罗杨迎新 报道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的重点之一。
  身为在汉央企,肩负冶金工程建设“国家队”使命,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不断创新的科技成果,为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进步发展助力。
  近年来,中冶南方承接并实施了柳钢防城港、山西晋南及越南和发、印尼德信等多个大型钢铁基地的总体规划及建设,助力钢企打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钢铁基地的同时,为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
  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是国家钢铁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重大项目,中冶南方承担了防钢基地的总体设计,并总承包建设了转炉、精炼、方坯连铸、1780热轧、煤气柜等多项工程,助力柳钢形成“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新版图。
  山西晋南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是打造山西省千万吨级优特钢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中冶南方应用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为晋南钢铁创建“绿色低碳标杆企业”和“环保A级企业”按下快进键。
  越南和发榕桔钢铁项目群,是近年来越南最大的钢铁投资项目,也是中冶南方在海外实施的首个大型钢铁基地项目。其产品辐射整个越南及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现已成为越南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印尼德信350万吨钢铁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的规模最大、工艺流程最完整的系统性工程总承包项目,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典范,打造了钢铁行业“走出去”的标杆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印尼最大的普碳钢生产基地。
  在携手钢企建设现代化、环保型钢铁基地的同时,中冶南方坚持创新引领,瞄准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承接了一批技术创新型项目,助力钢企打造高端产品、引领高端市场。
  近年来,在中国宝武集团,中冶南方建成了武钢有限新建高速棒材生产线,有助于加速武钢有限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丰富企业产品结构;正在建设的武钢有限连续热处理线项目,是打造百万吨热轧高强钢精品基地的重点工程;承接的马钢新特钢项目炼钢工程,将助力马钢建设优特钢精品基地;6月30日投产的太钢硅钢项目,是国内首条新建极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专业化生产线。
  在青山集团,中冶南方采用自主开发的不锈钢热连轧工艺装备建成了广青1780mm热轧项目,正在建设青拓1780mm热连轧生产线这一世界先进的不锈钢专业化生产线,为提升其在国内不锈钢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全球最大不锈钢绿色生产基地提供强大助力。
  在新钢集团,中冶南方建设了一系列电工钢项目,助力新钢高性能高牌号产品占比提升到60%~70%,今年7月1日建成的电工钢常化酸洗机组,是国内生产速度最高的同类机组。
  在华菱涟钢,中冶南方建设了世界最长的热处理炉,助力涟钢热处理年产能达到110万吨以上;总承包建设的高端家电用2号镀锌线项目,集成了自主开发的多项高档成套设备,是国内最高端的镀锌产线,助力涟钢高端镀锌板生产能力突破80万吨。
  从百万吨、千万吨现代化钢铁基地的拔地而起,到钢铁工业皇冠明珠的摘取,中冶南方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坚定践行着服务钢企转型发展、推动钢铁工业进步的初心使命。
  深耕钢铁行业数十载,中冶南方见证、也亲历了钢铁行业的多次周期性波动,并积蓄了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的技术实力。目前,在钢铁生产成本管控的巨大压力下,钢企纷纷掀起降本增效热潮。以“超越客户期望”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冶南方,一直以来不遗余力,聚焦钢铁企业的核心需求,通过覆盖钢铁生产全流程的工艺装备技术升级与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实现各工序降本、提质、增效益,助力钢企塑造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
  依托智能化技术,中冶南方在少人化、无人化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助力打造钢铁智能工厂。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全球首座数智孪生料场。
  在新钢,中冶南方打造了全球首座数智孪生料场,可满足年产千万吨铁水生产原燃料储运需求,并实现操作人员在远程监控中心完成多个“一键”操作,大量减少现场操作工人。
  在武钢有限、宁钢等多座高炉投入使用的“智慧高炉大数据智能感知及可视化管理平台”,打破高炉“黑箱”特性,提升高炉的安全、高效性,已入选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国家认可的行业标杆。
  在武钢有限、涟钢、鄂钢等企业,中冶南方的一键炼钢技术,在实现炉后操作无人化、提高转炉生产安全性的同时,可降低扒渣铁损5%、缩短炼钢时间5分钟—7分钟;炼钢车间天车物流跟踪系统,可实时掌控炼钢全程生产节奏及钢水温度,达成炼钢工序界面间的高效协同,缩短了生产周期。
  坚持以技术引领市场,中冶南方通过不断突破的核心技术,助力钢企实现高效生产。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昆钢新区2号高炉项目。
  依托不断创新的高炉安全、长寿、高效技术,中冶南方承建的高炉持续刷新关键指标纪录:武钢有限5号3200m3高炉一代炉龄达到15年8个月,其间中修、喷涂、冷却壁更换均为0次;昆钢新区2号高炉,今年6月15日产量超过7000吨,创造该厂运行以来铁水产量的新纪录;晋南钢铁两座高炉,实现高炉月平均利用系数长期保持在3.5t/m·d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福建鼎盛量子电炉。
  中冶南方全新研发的高效连铸技术,在福建三明钢铁成功应用,将160mm×160mm铸坯拉速突破到6m/min以上,再创国内新高。
  在新钢,中冶南方总承包建设的电工钢常化酸洗机组,大约每15分钟生产出一个合格钢卷产品,通带速度最高达60m/min,最新研发的高效酸洗工艺技术,可提高酸洗效率30%~40%,降低酸耗20%。
  通过工艺装备的持续迭代,在生产“硬件”实力下功夫,中冶南方为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冶南方总承包建设的广青1780mm热轧带钢生产线,应用自主开发的轧机、带钢冷却系统、强力卷取机等核心工艺装备,最高轧制速度达18.7m/s;总承包建设的昆钢55万吨高线,创新性采用了控轧控冷技术、自主研发的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世界领先的全模块化精轧机组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装备,是国内先进的高速线材生产线之一,最高轧制速度达105m/s;今年5月,该条生产线生产φ6mmHRB400螺纹钢,两次刷新班产量纪录和日产量纪录,实现高水平长周期生产。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安钢电磁新材料项目。
  在安钢电磁新材料项目中,中冶南方应用自主开发的20辊轧机、在线圆盘剪、变频器等核心工艺装备及自主技术产品,于今年6月建成了河南省首条硅钢连续退火线,为促进安阳电磁材料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优化升级、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有效支撑。
  此外,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高端板带连续生产线激光电弧复合焊机,可实现高磁感硅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等难焊材料激光焊接装备的生产应用,获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成功应用于宝武、酒钢、青山钢铁等大型钢铁企业。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扎实推进“双碳”工作势在必行。节能降耗,是目前钢铁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身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中冶南方致力于冶金行业低碳减排工作已逾30年,在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不断为行业低能耗、高环保、高产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围绕碳减排主题,中冶南方着力发挥核心工艺技术优势,推动工艺技术变革,力促短流程炼钢发展。
  在电炉炼钢领域,中冶南方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其中,最新开发的全新废钢预热型电弧炉SPEARC,依靠优化的预热和熔炼技术,能够实现较低的生产成本、较高的炼钢效率及较好的环保效应。在更具先进性、环保性的量子电炉领域,中冶南方同样卓有建树。近4年,全国在建或投产总计10座量子电炉,中冶南方承接了其中5座总承包工程以及1座量子电炉设计。较传统电炉,量子电炉可实现缩短冶炼周期15分钟—25分钟,降低吨钢电耗在25%以上,总能耗仅为高炉-转炉长流程的30%左右,吨钢碳排量仅为长流程的 22%左右。
  代表当今世界热轧带技术最高水平的ESP无头连铸连轧生产线,可实现部分产品 “以热代冷”,吨材能耗比常规轧制节约在66%左右,节能减耗降碳效果明显。中冶南方在该领域抢先一步开展工程技术实践,2015年率先完成国内第一条、世界第二条热轧超薄无头带钢生产线的建设。目前,全球现有的9条ESP生产线,有6条为中冶南方总承包建设。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太行ESP项目。
  以创新节能技术推进高效生产,中冶南方为钢企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清洁低碳目标提供了强劲驱动力。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全球首套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
  在全国煤气发电领域,中冶南方市场份额超过70%。近年来,中冶南方承建的煤气发电总装机容量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达130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亿吨。在广西盛隆,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可达43.5%,年发电量为10.6亿千瓦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4万吨。
  针对加热工序的高能源消耗,中冶南方自主开发了系列节能优化燃烧技术。其中,高炉热风炉节能燃烧优化系统软件,能有效提升风温9℃~20℃,降低煤气消耗3%~6%。加热炉智能化低成本生产控制关键技术,以及加热炉节能燃烧优化系统,可有效降低煤气消耗4%~6%,减少钢坯氧化烧损0.04%以上;超低氮组合加热技术及装备,结合ECOCYL燃烧技术及装备,实现快速、均匀加热,燃烧平衡及控制精度显著提升,有效降低能耗在8%以上,降低污染物排放约85%。
  研发环保技术,中冶南方形成了全面治理体系,为钢企安全、清洁、绿色生产保驾护航。
  中冶南方构建了涵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一体化的污染治理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以高安全性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及回收系统技术、转炉烟气中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等为代表系列新技术,可实现烟囱排放粉尘浓度≤10mg/Nm3、进柜含尘浓度≤8mg/Nm3,提高吨钢蒸汽回收量约60kg。
  在脱硫脱硝方面,中冶南方建成了国内首套环保型活性焦生产线,实现净烟气粉尘浓度小于10mg/Nm3,SO2浓度小于30mg/Nm3, NOX浓度小于50mg/Nm3,处理烟气量规模为2×2640000m3/h,减排烟尘约1100t/a,减排SO2约32000t/a,减排NOX约8300t/a,在国内烧结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该项目产品核心指标优异,耐磨强度在98%以上,耐压强度在50kgf以上,脱硫值在22mg/g以上。
图为中冶南方承建的福建青拓科技1号、2号混酸再生项目。
  在盐酸再生领域中,中冶南方已申报50余项国家专利,盐酸再生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近3年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超50%;在混酸再生领域中,自主研发的不锈钢混酸废液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相关技术的空白,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在一起向未来的响亮口号中,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推进,中冶南方也将继续以领先技术,为行业的节能环保、绿色发展,以及钢企深挖降本增效潜能、实现稳步提升增效添动力!
图片均由中冶南方提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