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中冶宝钢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疫情防控从严从细,生产经营成绩斐然,科技创新工作屡获新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矢志不渝推动科技创新

坚持“研发+品牌”的发展理念,以高度责任感紧跟市场需求和先进技术,组织两级技术人员在先进工装、大物流装备、铁水车电驱桥与新结构、超视距智慧技术、BIM技术应用等领域,大胆立项、细致筹划、严细落实、攻坚克难,推动研发工作深耕细作。在充分调动内部研发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与社会资源的合作,特别是在矿山、新能源、智慧技术等新领域积极展开合作,并取得新突破。
稳健发展把控关键节点
全面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或者研发新品。2021年,设计开发类业务较以往增幅较大,但产品需求类别散且客户集中度不高,机遇和风险并存。为获取订单并保持稳健发展,“中冶重机”在营销阶段,紧盯关键项目,严细审核并助力优化方案,使大项目落地;在设计阶段,对特殊项目,主动工作前移深入项目细节通过答辩质疑尽早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在制作阶段严格质量管控,认真组织周质量巡检,及时发现问题、指导落实整改。
优化管理促进提质增效

积极修订标准提升系统管理。针对“中冶重机”老版质量禁令考核和执行的局限性,系统修订质量考核文件。对采购质量责任进行系统划分,明确五金材料、备件备品责任单位。基于当前外委外购质量实际问题,逐步统一思想,持续加强外委质量的管控力度。持续开展业务培训,通过两级多形式组织培训,不断提升系统管理能力。
勠力同心喜获创新硕果

2021年,“中冶重机”上下齐心协力,力挫劲敌斩获最大海外特种车辆印尼青山260吨铁水车项目,以及载重吨位突破世界第一的邯钢425吨铁水车等关键项目订单。德盛冶金再制造项目、系列冶金特种车辆、钢厂焊接渣罐等重点项目质量超过预期。“走出去、请进来”合作创新实现新突破,首批“新能源”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成功下线,“天方地圆”新型焊接渣罐成功研制,“超视距”技术研发大获成功。“中冶重机”品牌冶金特种车辆、冶金特种设备和矿用特种车辆三类产品被列入中国五矿产品名录,为内部市场协同奠定了基础。顺利承接国内首创冶金智慧渣场调度系统,为“智能化”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全面完成年度科技创新指标,专利申报再创新高。新型抱罐车和挤干辊再制造通过集团成果鉴定,两项QC成果分获冶建协会一、二等奖,《铰接式U形渣罐车》专利获中施企协首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一项获宝山区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PBC-380无轨运输铁水车研制》获得五矿科技二等奖等,为企业发展积累厚重的技术积淀。
坚持创新驱动,紧跟市场求新求变,“中冶重机”品牌向着“智能化、绿色化、科技化、现代化”的高端制造产业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