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重庆钢铁炼铁事业部一号高炉车间以“一文化”为牵引(一即第一,勇争第一;一即标杆,引领方向;一即军令状,使命必达),团结一心,创新务实,深入推进算账经营,全方位推动管理升级、技术攻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升,凭借卓越的经济运行表现,在宝武集团2000m³级高炉评选中力拔头筹,荣获“经济运行优胜炉冠军炉”称号!
管理筑基,铸就长周期稳定顺行

“我们始终把管理当作根基,‘一盘棋’绝不是一句空话。”车间主任曹养斋谈及管理时眼神坚定,他口中的“一盘棋”理念,正以“全风全氧、高效低耗”为目标,渗透到车间每一个环节、岗位。每日的炉况分析会雷打不动,操作指令被细化到每一个参数,就是为了让轮班操作如同一人所为;铁前联动平台上,原燃料质量数据实时跳动,炉况变化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整。设备管理同样坚持发动全员参与,设备包机与区域责任制落到实处。“全员设备管理让每个人都动起来,预防性维护做到位,隐患刚冒头就被掐灭。”曹养斋指着设备点检表说道。上半年,我们靠着这股精细劲儿,一号高炉创下高炉炉况零波动、设备运行零故障的优异成绩。
技术赋能,驱动产量、质量“双跃升”

“技术就是生产力,在我们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高炉工长陈亮蹲在炉前,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眼里闪着光。他和团队琢磨出的“料、风、煤、操作”全流程精细化管控体系,正让技术力量持续迸发:控筛分速度、筛板振幅,粉末入炉量明显减少;稳定鼓风动能、分步扩大风口面积,炉缸状态愈发活跃,铁水产量稳步提升。“就拿调整喷煤量来说,需要根据热风温度等实时数据动态调整,差一点都不行。”陈亮指尖点过喷煤量调控按钮,上半年,在这套体系支撑下,高炉利用系数提升到了2.75;铁水硅硫双命中率达95.42%,同比提升3.02个百分点。“利用系数上去了,硅硫双命中率也提高了,之前无数次的调试都是值得的。”
创新攻坚,实现成本、消耗“六连降"

“降成本、降消耗,我们每个人都憋着股劲儿。”炼铁工艺主任师朱聂胜抹了把汗,指着改型后的波纹管比划着。车间构建起全员管控体系,“16778”工程稳步推进——操作料线提至1m、喷煤比达160kg/t·Fe、日产量向7000吨冲刺。车间墙上的能源地图清晰标着各环节消耗,“人人能管、人人管能”不是口号。“就说改型波纹管吧,一开始大家还琢磨着能不能成。”朱聂胜笑着回忆,试下来效果超出预期,吨铁压缩空气消耗较2024年下降19.8%。上半年,一号高炉成本、消耗实现“六连降”,燃料比较年初降低15kg/t·Fe,铁水成本较年初降低269元/吨。
改革改造,激发全员创效

“送风装置卡砖之前一直是个难题,休风处理时间长,影响生产。”炉前大班长刘元胜站在新建的清理装置旁,语气里满是自豪。车间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全面点燃基层班组的创新活力,值班室班组、热风上料班组等共完成7项创新项目,共计创效41.9万元,这套清理送风系统膨胀节堵砖的装置就是其中亮眼的一个。“我们琢磨着搞个专门的清理装置,大家一起出主意、反复试。”刘元胜摩挲着装置的金属部件,没想到真成了——休风处理时间从8小时大幅缩短至0.5小时。“这效率提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创效成果也随之而来,这就是全员创新的体现。”

炉火不息,奋斗不止!“经济运行优胜炉冠军炉”是对炼铁事业部一号高炉上半年成绩的充分肯定。站在新起点,车间全体员工将以归零心态再启程,持续朝着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优质量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