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期,该单位265㎡烧结机因生石灰下料不稳定等因素,烧结矿碱度稳定率远低于内控标准。为进一步优化烧结机熔剂使用,提升人员操作及烧结矿质量,该单位技术人员通过对265㎡烧结机工艺及设备条件多次分析,最终确定了烧结工艺生产参数研究方向,并迅速组建以公司技术质量办、冶金学院技术人员以及烧结工序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科研小组,着手开展实施以《生石灰消化控制与生产参数关系的研究》为科研项目的攻关活动。攻关伊始,针对不同原料及工艺条件下生产情况,科研组人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重点分析、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烧结矿质量研究动态,借鉴先进行业理论经验,出台了新的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范围,实时进行生产过程跟踪。经过多次摸索试验,对前期方案进行了再讨论、再完善,最终确定了生石灰成分与烧结矿质量之间的关系、配料过程中生石灰下料稳定性研究、生石灰消化周期引起的混料加水及烧结矿质量之间变化关系三项重点研究内容以及指标要求,为试验顺利进行、项目方案准确定位做足了技术支撑。
在对“生石灰消化时间”研究过程中,该单位发现消化时间与混合料温度、粒度,烧结机流量,烧结矿粒度存在较大关联。技术人员根据烧结机参数变化,制定不同情况下生石灰及燃料配比,并将生石灰消化时间作为现场表观测定的重点内容,在各烧结机配料岗位予以实施,促进烧结过程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该单位抢抓烧结机检修时机,对原有给料机给料小仓进行修补与调整,全力确保生灰下料稳定;各工段坚持三级管控和微调控制方式,实时清理配料电子秤皮带架积料,固化检修期间给料机测量仪器体检与校准修补,保证计量准确无误,进一步稳定提升烧结矿碱度。
截至目前,该单位烧结矿碱度稳定率逐步提升,均值达到92.50%,烧结料层、垂直烧结速度、烧结机流量等重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并且稳定运行,为炼铁工序高效冶炼注入新的动力。(彭元飞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