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生产经营

一根螺纹钢的“供给侧之变”

2021-01-27 08:57:00

  本报通讯员 党浅 楚耿玉
  螺纹钢因产量大、市场容量高以及生产门槛较低、吨钢利润相对微薄等特点,一直被业界称为钢材产品里的“大路货”,而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却善用多种手段,在“大路货”中做出精益功夫、挖出“黄金”效益。笔者于2021年1月18日了解到,该厂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以市场需求拉动“供给侧之变”,以创新提升动能转换之力,以改革激发企业内部活力,2020年将棒材高端高效产品比例提升至76%以上,全年该品种系列增效2800万元。
  结构看“转”:现场市场“不断线”
  产线陈旧,是历史留给棒材的“遗产”。而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创新压力,也催促该厂加紧调整产品结构。能不能推动传统产品“大路货”提档升级、更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能不能实现“老树发新芽”,是一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坚决打赢的“硬仗”。
  2021年1月8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棒材厂职代会召开后,会上披露的2020年该厂的几个“大数”备受职工热议:全年累计产钢310.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2.67亿元,在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滑的形势下,他们仍然实现边际效益19.4亿元、利润9亿元,工序成本挖潜3380万元。
  在曾经以生产“大路货”为主、平均“年龄”30岁的老产线上,该厂打通现场与市场“两场”隔断,左手做“减法”、右手做“加法”,大力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加足马力主攻“高精尖”产品,实现直通用户、直通终端。
  “常规产品高效率低成本,差异化产品全覆盖,这是我们的全新定位和发展战略。”该厂党委副书记杨风滨表示,战略的落地使得老产线焕发出新生机。
  “调整产品结构,产销研联合是关键。我们发挥协同作用,齐心协力削减‘大路货’,提升‘高精尖’产品比例。”该厂生产调度中心主任张加宏介绍,紧盯中高端市场,结合产线装备特点和产品销售情况,他们对各产线品种进行“厚此薄彼”的及时优化,最大限度加大两头特殊规格螺纹钢和高强钢筋的生产力度,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以前,决定棒材“账本数字”的,是低附加值的热轧带肋钢筋、锚杆钢、大锻件等产品,产品多“粗”少“精”。如今,棒材产品由“普”到“优”、由“优”向“特”转变,正在成为国内一流棒材品牌。
  “你看我手中这根螺纹钢,别看他外表普通,这可是PS830高强度精轧螺纹钢,它的屈服强度能达到1000兆帕,抗拉强度高达1080兆帕,十级地震来了都不怕,高铁、涵洞、核电、航空工程上都有它的身影。”该厂生产技术室主任苗增军言语中满是自豪,“这小小一根PS830螺纹钢身上可有10余项专利技术,目前国内能轧制的钢厂屈指可数。”
  2020年,该厂新增专利20个,科技创新贡献率达30%。“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核心,其实是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该厂党委书记、经理关中华表示,打破现场与市场连接不畅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把需求侧改革与完善基础科技创新产业链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改革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棒材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如今,山钢棒材主要产品涵盖直径10毫米到50毫米规格的热轧带肋钢筋、大锻件、大圆钢,是国内外重点工程的优选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工程、港珠澳大桥、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底座,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量看“加”:科技创新“不断链”
  “我们厂的前身是莱钢锻压厂,1970年建设、1971年投产,是莱钢‘701工程’第一个投产的项目,也是向中国共产党50岁生日献礼的项目。”关中华介绍,该厂拥有4条热轧生产线和水压机车间1条锻造生产线,设计总产能约为150万吨,其中3条产线连续生产超过30年。老产线设备落后、钢轧不平衡,曾长期制约棒材产品的产量,这一度是该厂发展道路上难以突破的“关卡”。
  多年来,该厂产能持续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4条生产线的实际产能均突破设计产能1倍以上,全年入库棒材产品310.5万吨,是山钢集团钢材生产和出口创汇的骨干单位。
  激活老产线,实现产能翻番之法,棒材厂依靠的是什么?
  “是创新,是我们几十年来延续下来的创新基因。”关中华给出答案。
  为攻克生产线“卡脖子”环节,关中华他们几十年坚持技措技改不断档,持续集成职工智慧,把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以及劳动竞赛的目标瞄准产线提升和技术进步,将职工智慧成果与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棒材生产工艺相结合,把创新成果揉入日常检修和年度设备大修中。小修小改、大修大改、逢修必改的韧劲儿,使老产线始终保持不掉队、不落伍。仅在自2014年至今的6年间,该厂就累计实施300余项技术改造,实现设备高效稳定、产量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劳动生产率提升1.5倍。
  但该厂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瞄准世界一流工艺水平,明确提出“设备陈旧,工艺不能落后”的发展战略。
  “设备是硬件、工艺是软件,工艺水平代表先进技术水平,我们始终保持领先。”关中华告诉笔者。
  全盘设计、各个突破,该厂以提升品质为核心,深抓工艺技术创新不动摇。冷床影响生产节奏,先改冷床,由步进式替代甩钢式;300轧机稳定性差,由轴承替代胶木瓦,由万向节传动轴替代梅花套筒式传动轴。“十三五”期间,该厂更是实现了全国自主开发第一家“小规格多向切分、大规格两向切分”的工艺创新。
  多年来,该厂坚持生产全流程、全链条系统查摆问题,通过逐项、逐环节研究,在线材轧制技术、切分轧制、钢坯定重、热装率提升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在“大工艺”的引领下,高强钢筋工艺开发、多线切分应用、全线自动化升级等20余项工艺成果加速向生产经营转化,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可比成本一度超过行业一流对标企业。
  人不但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企业效益提升诸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张加宏表示:“驾驭设备和工艺的关键在人,操纵硬件的人不改变,技术创新、操作能力上不去,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上不去。”该厂以“标准化操作”和“自主管理”双轮驱动解决这一核心问题,一方面以标准化来规范操作行为,另一方面推行自主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潜能。
  “实践证明,装备的创新改造、工艺的创新提升、标准化操作促使棒材产量、钢材合格率、成本控制等关键技术指标不断改善,从根本上增强了棒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杨风滨对此感受颇深。
  2020年,该厂分解并上调企业下达的生产经营目标,在“提质、提产、降耗、增效”上闯关夺隘,吨钢成本同比降低10.91元。
  发展看“活”:动能转换“强优势”
  走进棒材厂的大门,路两旁1.5平方米大小的12名披红戴花、笑意盈盈的劳模照片映入眼帘。该厂现有职工872名,拥有95名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相当规模的技术工人队伍。“必须让职工的活力成为企业变革的动力。”关中华的观点是该厂的共识。
  “十三五”期间,该厂陆续出台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机制:打通直达顶层的合理化建议通道,打开晋升“天花板”,打破管理和操作人员之间的“身份篱笆”,120余人次岗位得到优化调整。这些体现出“对技术的尊重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改革,让棒材产品的硬件优势,得到软件力量的“加持”。
  “想自我实现,即是靠评,更要靠干。”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李仁壮,是一名轧钢工。在工作中,李仁壮卡尺、手电、笔记本“三宝”不离身,练就了辊缝调整一眼准、线差调整一支稳的绝技绝活,2020年被授予“齐鲁大工匠”称号。现在的李仁壮表示,自己“往前冲的劲儿使不完”。
  “正因为大家都有了这样的劲头,棒材厂才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上不断做强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中华表示。
  近年来,除了李仁壮,棒材厂还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奎、“齐鲁首席技师”唐祖兵、“山东省技术能手”韩继青等一大批人才。
  2021年,棒材厂的领导班子心里有这样一个时间主轴:坚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经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第一季度确定产品产能大纲、下半年进行技术方案编制、年底进入招标程序。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将是棒材人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
  锚定“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棒材生产线”的航向,“莱钢螺纹钢”这个出口免检、连续25年保持“国家冶金产品实物金杯奖”的“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
  《中国冶金报》(2021年1月27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