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生产经营

扛牢社会责任 加快降碳步伐
——株硬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2-06-06 14:13:00

  当“双”目标成为社会共识,践行“双”责任、力促碳减排,也成为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硬)担当国企责任、展现科技实力的自觉行动。

  作为中国五矿重要骨干子企业、中钨高新直管企业,株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节能降碳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获得上级高度肯定:2019年,成为中国五矿第一家获得“国家绿色工厂”称号的企业 ;2021年,获评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021年,获湖南省节水型企业;2021年主导起草的绿色设计产品标准T/CNIA 0095-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硬质合金产品》正式发布,该标准为国内硬质合金首个绿色设计产品标准;2021年公司获得国家第三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称号。 

  “十三五”期间,该公司万元产值能耗平均每年下降8%,硬质合金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平均下降9%。2021年该公司能耗水平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万元产值能源同比下降9.5%。硬质合金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为同比下降13.9%。

  厚植底色  制度激活绿色动能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央企担当和社会责任,始终是企业不忘的初心和使命。

  加速实现“双”目标,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株硬坚定方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近些年来,株硬高度重视生态和谐,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节能降碳步伐,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日常生产、经营中,先后完善制定了公司级《能源管理制度》《节水管理制度》《节能项目管理办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管理办法》等多个能源、环保、计量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二级单位各项能源管理指标的考核体系;明确制定各二级单位主要产品单位电耗、主要产品单位水耗的量化绩效考核指标。

  绿色制度,厚植发展底色。每年定期开展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节能宣传周、节能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组织绿色低碳专题发展培训、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应用、精益生产与能源绩效考核,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单位学习交流……员工智慧成为节能降碳的“活水源头”,减排意识和节能举措成为广大职工“必备技能”。在培训和交流学习中,员工们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提升业务能力,夯实了公司能源管理队伍,为该公司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降本增效目标奠定了基础。

  以节能降耗求增产,以节能降耗增效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每年该公司组织开展设备持续改进项目与节能项目专项奖励,与二级单位签订奖惩并举的《公司节能减排责任状》,将精益生产设备改善提案与节能节碳工作有机结合,收集合理化建议,每月对生产单位精益生产实施情况进行评比打分,奖励先进,督促后进。

  一条条举措的实施,激发了池春水,各单位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广大员工主动参与到精益生产及节能降碳的提案工作,积极开展设备的持续改进,加强能源的指标改善。该公司主要用能设备之一的喷雾干燥塔经过更新改造,提高了加热效率,缩短了加热时间,减少了冷冻水的用量,节能效率提升30%左右,每台设备年节约成本13万元。合金生产单位充分发挥主要关键设备压力烧结炉生产效率,通过工艺改进,合理提高装炉量,不断提升水、电、氢的使用效率。

  项目领衔绿色能“双”新篇章

  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株硬自觉将公司战略与服务国家战略做好结合文章,以绿色能的稳健步伐,迈向以“双”目标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株硬以项目为抓手,接连出招,以技术创新能绿色发展新篇章。

  第一招,能源回收。硬质合金烧结工艺过程中70%以上的电能会转化成热能,过去多余热能都通过循环水带走,通过冷却塔散发到空气中被白白浪费掉。如何将以上压力循环水余热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转变成生产所需要的高品质热水,从而达到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的目的,一直是株硬所思考的。2020年,株硬以2000吨高端硬质合金棒型材技改项目为契机,采用新技术利用烧结产生的余热进行供暖,省去了燃煤、燃气、燃油等锅炉房系统,既避免了排烟、排污等污染,又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和烟尘,节能环保效益十分显著。有效解决了供暖等热水的问题,一年可节约成本数百万元。2021年将余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到硬质合金粉末生产,在公司中碳化钨粉智能生产线技改项目中,自主创新利用还原、碳化炉的作用,采取余热利用,夏天制冷、冬天取暖,既节约了能源,又让员工有了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二招:做好加减法。所谓就是每年组织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设备设施工作。近年来株硬陆续淘汰或置换更新了一大批中频碳化炉、钟罩式脱蜡烧结炉等高能耗设备设施,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 “三废”的排放。

  所谓就是要求新建厂房时,布局光伏发电。新增相关烧结生产设备时,必须购置配套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增加循环用水量,减少自来水补给,提高工业用水复用率。针对“氢气净化系统”等主要用水设备进行节水改造,提高工业水复用率、减少外排水量、降低维修成本。

  不断提速装备自动化升级,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制定创建绿色工厂与节水型企业主要目标和指标,积极推进狠抓落实,2018-2021年, 株硬连续四年工业用水量平均降幅达10%以上。2021年株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第三招,节能降本。“十三五”期间,株硬推广应用集中就地无功补偿相结合节能技术;根据各用能单位实际负荷特性,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台数和运行方式,减少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强化电空调节电使用管理,规定空调负荷必须与适用面积及人员数量相匹配、电设备要根据适用场所及功能分别粘贴“红”“”“绿”节能标识牌、明确规定设置温度与启用时间;管理节能与节能技术等措施并举,每年可节电数百万度。

  创新引领  开辟绿色发展新天地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非常重要。如何利用科技的方法,向产品要节能?

  绿色设计是按照生命周期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尽可能少用和不用有害原料,从而实现减污降碳,绿色循环发展的活动。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开发能力、管理水平、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近几年来,株硬以原料为源头,对主要A类物资合格供方和B类物资合格供方分别进行评价,并对合格名录予以公布。同时,还利用自身影响力,对供应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提出要求和改进建议,从而改善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并从其他方面努力,发展绿色设计产品,作为牵头单位制定了团体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硬质合金产品》,规定了硬质合金产品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方法。建立了硬质合金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考虑产品的能源、环境等属性,包括产品用能水平、回收与处理要求等,从而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并要求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其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设计上的改进使产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开发了棒材、球齿和轧辊等绿色产品。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一场极其广泛深刻的绿色产业革命,它将重构整个产业链。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仅自身要承担碳中和责任,还要引导上下游建立绿色低碳的环境。

  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战略,作为碳达峰及降碳的重要领域,很多钢铁企业已经相继启动降碳计划。为配合钢铁行业降碳计划,株硬早在3年前就布局研发应用领域新产品,成功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5代高性能硬质合金产品环,并获得了专利授权。

  2021年初,某钢铁企业新建一条先进的高速棒材生产线,该技术属前瞻性、突破性创新技术,具有能耗低、温度低、损耗小、效率高,生产出的产品品质高等优点,但该企业一时难以找到具有相应韧性、抗热裂性、高耐磨性的硬质合金配套环,进口产品也不能适应该工况。

  ​该公司营销人员正月初八就奔赴客户现场,了解线工艺、技术、装备、工期等情况。随后组织研发、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流和应用试验。客户对该公司的品牌、技术、产品及服务非常满意,项目组、轧钢厂当即与该公司签定了技术协议,业务工作前期开展得十分顺利。经过客户使用,提升先进高强度优特钢和高强度螺纹钢产品性能,减少钢材使用量10%-50%;降低钢材中微合金化元素的添加量,节约成本;降低我国铁矿石对有关国家的依存度;客户吨钢节约用电182KW·h,用电量降低33%。目前,该公司硬质合金辊环产品受到客户更多青睐。

  以此为起点,更多“双”新品正在不断被开发。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顶层设计,株硬持续推进全链条、一体化“双”行动,以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的发展闭环,打造新型产业生态,紧密联动上下游伙伴,共创社会价值,共担社会责任,共同推进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潘宏伟  何庆文)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温晓霞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