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生产经营

牢记民营企业使命 致力社会共同富裕

津西钢铁集团助力县域经济振兴

2022-06-15 14:13:00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津西股份)始建于1986年10月。2009年12月,注册成立河北津西钢铁集团(简称津西集团),现已成为拥有3家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境内外控股公司近百家,钢铁、非钢、金融三大板块为一体、海外上市的大型企业集团。自2003年起,津西连续1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76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政府质量奖”等殊荣。

  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津西集团董事局主席韩敬远将中国传统的儒商精神融入了津西集团的“四为”文化中,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产业报国初心,牢记民营企业使命,勇担社会责任,致力共同富裕,先后成立了“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河北津西“静远教育基金”、河北津西静力慈善基金,与五险一金一道构建成具体津西特色的“5+4”社会保障体系。截至目前,津西已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380亿元,向教育、交通、优抚、抗震救灾、精准扶贫、抗击新冠肺炎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3.6亿多元。集团董事局主席韩敬远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义利兼顾,扶贫济困,不让一名员工因病致贫

  “吃水不忘挖井人”。津西股份在全力打造“百年津西”的同时,秉承“义利兼顾、为富且仁、兼济天下”的现代儒商精神,高度重视困难员工的帮扶救助工作,切实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于2007年11月成立员工“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出台《员工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员工本人患重大疾病的,年内所支付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除去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及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支付的费用外个人负担的费用,原则上100%给予救助。截至目前,员工特病大病特困救助金已累计救助员工及员工家属1653人次,发放救助款472.78万元。自公司成立36年以来,津西股份一万多名员工无一人因病致贫。

  支持教育,造福桑梓,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崛起关键在教育。为造福桑梓,支持家乡教育事业,2006年5月成立了河北津西“静远教育基会”,先后为迁西中学、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捐款3300万元。特别是2005年开始设立河北津西“静远教育基金”以来,累计发放奖学金750多万元,奖励迁西县第一中学优秀师生达3300多人,为家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带动繁荣迁西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资5000万元,对推动迁西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先富帮后富,助力乡村振兴,津西实施“一业三带”产业帮扶成效显著

  为助力乡村振兴,更深入地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实施“一业三带”的产业帮扶战略:“一业”,即做强钢铁产业,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应用基地;“三带”,即带动当地备件加工产业、交通运输产业、劳动力服务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津西产业帮扶“一业三带”行动,已安排劳动力就业16000余人,周边村带来10多亿元收入,带动了地方铁矿、运输、城建、餐饮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致力社会共同富裕,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多方面、多角度回馈和服务社会

  多年来,津西始终坚持“践行责任,回报社会”的原则,投身公益,传递爱心,成立河北津西“静力慈善基金会”,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和贡献,多方面、多角度回馈和服务社会。截至目前,津西先后向教育、优抚、抗震、救灾等捐款超3亿元。一是支援乡村基础建设、环境建设。近年来,为脱贫摘帽的贫困户、贫困村、社会慈善基金、改善落后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累计捐款3000余万元;二是广泛参与社会公益,彰显津西家国情怀。2019年以来,积极号召、广泛动员广大干部员工参加“慈善一日捐”“博爱一日捐”等活动。三是干群合力,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津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经营,先后3次进行爱心捐赠3000万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战胜疫情贡献津西力量。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2022年,津西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部门的总体决策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率先制定了《开展“万企兴万村”三年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以产业振兴为主线,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为目标,将联建村打造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省级示范典型,实现村企联建,共建共赢,为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贡献。(吴小伟  蒋文旭)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温晓霞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