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毛秀茹 鲁娜
今年初以来,鞍钢集团本钢板材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本钢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全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打造企业硬核竞争力。第1季度,本钢板材公司高端产品比例同比增长12.4%,调品指数大幅度提升,经营效益持续向好。
向“高”而立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以高端化为引领推动转型升级是钢铁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决胜未来市场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从顶层设计着手,不断谋势、蓄势、聚势,全面构建高端化发展体系,通过制订‘技术引领+产品跃迁’的双轮驱动策略,持续推动企业高端化发展取得新突破。”本钢板材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
本钢板材积极对标行业先进,梳理各工序关键控制点,形成核心技术清单56项,安排技术骨干进行攻关并逐月跟踪进展,推动指标不断提升。在炼铁工序,该公司完善智能炼铁专家系统及智能炉操管控模型,提升一氧化碳利用率,配合提高富氧率,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成本指标持续优化,3月份燃料比达到近10年来历史同期最优水平,焦比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在热轧工序,该公司聚焦效率提升,创新性推出“四段竹节式”自由轧制技术,攻克逆宽轧制板形难题,1700线精轧公里数同比增加40公里、直装率同比提升5%,2300线精轧公里数同比增加30公里、直装率同比提升9%。同时,该公司聚焦国家战略新材料产业需求,形成战略新产品目录,第1季度战新产品产量超季度目标3.52万吨;聚焦汽车钢产品,第1季度汽车钢销量同比增长5.79%,主机厂销量同比增长35.48%,低碳排放钢获得宝马、丰田等用户青睐;开发低碳中锰微铌高钛经济型管线钢,成功应用于“一带一路”中东沙特输水项目;开发高端变速箱齿轮用钢20MnCrS5-2,碳含量等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吨钢增效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乘“智”而上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智能化转型是必由之路。本钢板材公司坚持智能化发展方向,通过“智慧指数牵引+深度应用”落地,全力推进智慧工厂建设、数据赋能深度应用,持续促进生产效率提升。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分工序推进智能化转型,均有所收获。具体来看,在热轧工序,本钢板材公司通过优化轧制线跟踪模型及辊道分组改造,热料、冷料在加热炉时间大幅缩短;开发粗轧“1+5”模式,每块钢轧制时间缩短2秒~3秒,日产量创投产以来最好纪录。在冷轧工序,该公司充分发挥冷轧智能集控中心作用,实现对工艺参数的全自动精准控制。在能源系统,该公司通过煤气平衡优化模型、功率因数智慧管控模型深度应用,第1季度实现高炉、焦炉煤气近零放散,力率电费受奖192.94万元。
“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3D岗位投入机器人26台套,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到83%,操作室集中化率提升到50%,智慧指数达到82.67分,已经由集成级进入优化级。”本钢板材公司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自豪地说。
逐“绿”而行
今年初以来,本钢板材公司将发展绿色制造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极致能效”品牌工程,按下绿色发展的“快进键”。
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钢板材公司对能源系统进行问题诊断及整改,第1季度合计创效4900余万元,其中1月—2月份蒸汽消耗量同比降低62吨/小时,创历史新低,2月份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40克标准煤,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通过执行精细化操作,落实“一点一策”差异化管理措施,实现超低排放项目快速达产达效,1月—2月份污染物排放量创历史新低,排放强度同比下降17%。此外,本钢板材公司全面推进极致能效标杆示范厂验收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申报工作,强化厂区环境治理,提升厂区绿化率,持续打造“花园式工厂”。
“公司将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排放,实现节能减排。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加强能源高效利用,全力推进超临界发电等超低排放项目建设,并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完成极致能效标杆示范验收。”本钢板材公司能源管控中心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以数字化生命周期分析(LCA)体系建设推动低碳化转型,构建绿色产业链,奋力谱写板材公司绿色发展新篇章。
未来,本钢板材公司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更实、更硬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突破。
《中国冶金报》(2025年05月22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