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重庆钢铁公司各单位认真落实“极致效率、结构优化,近地化、产业链、生态圈、工业园”二十字方针,积极践行“三个一”精神,坚持算账经营,以“极致效率”为抓手,深挖内部潜力,提升精益运营能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外部市场不确定性,推动生产经营业绩持续向好,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期中答卷。
营销中心
采购端坚持极致低库存运行,按照“提周转、调结构、控风险”采购策略,实现降本0.93亿元。通过优化采购布局,大幅调整资源结构,削减远程漂货,提升江内现货,打通防城港,缩短回厂周期25天,降低风险库存31万吨。同时开拓优质资源,精准施策,全方位保障资源供应与成本控制。矿煤坚持性价比优先,加大近程资源开发;废钢拓展供应渠道,推动生态圈基地建设;合金引进新品种替代实现创效;熔剂挖掘直供资源,强化源头质量管控。
销售端坚持“高锁价、高品种比、高市占”销售策略,实现增效1.46亿元。通过保持高品种钢比例,提升产品附加值,中厚板品种钢比例达49%,较2024年提升18%,热卷品种钢比例达53%,较2024年提升8%,市场竞争力得以增强。同时加大客户走访力度,中厚板终端比例提升至77%,较2024年提升12%,热卷终端比例提升至86%,较2024年提升2%,增加客户粘度。同时销售渠道得以拓展,实现新用户开发127家,订货17.77万吨。
制造管理部
创新管理模式,成立厚板、热轧产品经营中心,打破工序壁垒,构建产、销、研一体化运营体系。厚板领域,全力提升耐候钢、风电钢等优势产品市场份额,成功取得欧标CE认证,斩获S355J2合同。1-6月,厚板新品开发达14个,新品及结构调整创效2.5亿元。热轧板块围绕“3153”规划,削减冷轧基料产量,推进低合金结构钢升级,并启动冷轧产业链延伸。上半年,热轧开发新品10个,品种钢比例提升至53%,完成既定目标,实现新品创效246万元,结构调整创效1.3亿元。此外,上半年坯材在制品库存量月均5.04万吨,超额完成公司既定的5.6万吨目标,有效规避了高库存带来的亏损风险。
能源环保部
在能源结构优化上,强化对煤气、蒸汽等二次能源的精细化、智能化统筹管理。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优化发电策略,实施调峰试验,显著提升峰时发电负荷与自发电比例。同时,深化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实现能源资源的梯级高效利用;在冶炼工艺革新方面,贯彻精细配料方针,持续优化配煤配矿结构,提升高炉球团矿比例,有效降低固体燃料消耗。积极推进连铸坯热送直轧技术应用,完成轧钢产线“去活套”工程,大幅提高热装热送率。关键降碳技术如烧结返矿冷压球团、废钢高效预热等成功落地应用,实现年降碳量约15万吨,效益显著。通过系统性优化,公司自发电率持续攀升,创下历史同期最优水平。1-6月累计自发电比例高达94%,其中3月份更是达到96.44%的历史峰值,不仅大幅减少了外购电带来的间接碳排放,也显著降低了外购电费支出。
物流运输部
物流管理体系实施全流程再造,通过整合原料物流、厂内物流、成品物流;重组物流体系,再造水公铁联运模式;提效率、降库存,全口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盘活低效、无效物流仓储资产。将采购部原料物流、营销中心成品物流管理职能划归物流运输部,实现“原料-厂内-成品”全流程一体化管控;整合安保部道路安全、设备部道路维修、能环部道路清扫及原属物流部的车辆、机具管理等职能,建立“道路安全-维修-清扫-运输”一贯制管理体系。将原属地单位分散管理的闲置库房收归物流运输部统筹运营,通过“钢材深加工+社会仓储合作”模式,实现库房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改造,打开大门做生意,创办工业园。业务流程重构,将17个公司级物流管理制度合并为3个,压降幅度82%。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运转,上半年,重庆钢铁实现全物流成本208.81元/吨.钢,较目标低6.19元/t.钢,对外创效725万元。(邓钦木 张俊 王欣 武芳 李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