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股份炼钢厂连铸车间每天浇铸钢水170炉以上,每炉钢浇铸后期的大包铸余控制,正从“经验操作”转向“精准攻坚”,目标是将单炉余钢严格控制在0.5吨以内,较以往标准压缩30%,以此提升钢水收得率,实现降低钢铁料消耗成本目标。
精准靶心:质量、成本两都要
“大包下渣检测控制系统虽好,但仍时有误差,有时候余钢多了,钢水白白流进渣罐;有时候关得太晚,可能下渣影响钢水质量。现在通过检测系统+人工判断,确保每一炉钢下渣精准控制,炉炉精准靶心。”车间技术人员说。
今年初,连铸车间将“降低钢铁料消耗”列为年度“头号降本工程”,其中降低大包余钢超标个数是其中主要项目之一。目标很明确:单炉余钢超标次数须降至0次,收得率提升0.3个百分点。车间通过深入大包浇钢现场跟踪采集数据,规范大包操作管理,提高大包下渣检测设备的精度,进一步降低大包余钢。“这不是简单的铸余钢水多少问题,而是要在保证钢水洁净度的前提下,每一炉钢控制都要精准靶心,把每一滴钢水都用到极致。”车间负责人在成本会议上,手指重重敲在“0.5吨”的控制线上,“这不仅是成本账,更是企业的竞争力。”
劳动竞赛:激活全员攻坚力
年初,连铸车间内部“降低铸机大包余钢超标个数劳动竞赛”正式启动。这次竞赛设置了“双挂钩”机制,一方面将余钢超标个数与班组绩效直接绑定,另一方面设立“金点子奖”,鼓励员工提出优化操作的建议。同时召开劳动竞赛动员会,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和工作群等多种方式,引导员工以坚定的决心、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和更加扎实的行动,全身心投入到劳动竞赛中。
“现在交接班,除了检查设备,还要互查渣罐照片。”技术人员指着手机里的工作群介绍,每天交班时,班组必须对1号、2号渣罐场的每只渣罐拍照上传,重点标注余钢厚度;当单炉下台重量超过80吨(大包余钢高风险区间),必须全程跟踪倒渣过程,记录钢水流动速度、下渣时间等细节,将数据记录在渣罐跟踪记录表中,班组每天将大包余钢数据发至工作群。
科技赋能:大数据织就精准控制法
连铸车间降低钢铁料消耗项目攻关团队每周开展大数据分析,从数据分析中找出规律,并制定了各种不同的操作规范。“夏季要提前、钢种不同操作不同……”,这份大数据出来的操作指南满满含金量。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从“被动控”到“主动算”,连铸车间6月钢铁料消耗降本达42.7万元。连铸车间用精准的操作、创新的方法落实算帐经营,不仅算出了大效益,更算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算出了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降本增效注入了强劲动能。(黄宝华 陈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