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炼钢厂行车车间直面挑战,勇接“军令状”组建技术骨干+一线操作工的攻坚小组聚焦进料兑铁、废钢装斗两大核心环节以技术创新为利刃以降本增效为导向全力投入到提升生产效能的攻坚行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百千万”工程中,“狠抓重点改善项目激发岗位创新活力”的要求
技术赋能缩短进料兑铁时间
“进料兑铁时间还可以再缩短!”接到任务后,行车车间抽调技术骨干与资深操作工组成专项团队,对全流程深度复盘。
转炉激光定位技术精准标注大车位置、铁包高度,为废钢装斗提供数据支撑。乙班轮班长朱本华扎根现场,手持秒表录制操作视频,逐帧分析轨迹。
通过持续优化截至6月底废钢转斗时间控制在50秒进料步骤缩短20秒每炉进料兑铁吊运时间降至3.17分钟吊运作业综合效率提升26.28%显著增强了班组战斗活力
自主创新研发降本实用工具
“省下的都是利润”,这是车间骨干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针对45t行车因发坯过慢影响生产节奏的难题,他们找来设备技术员一起商量,制图设计、加工制作,拿现场的情况一遍遍地试,最后捣鼓出吸铁盘挂取更换工具,一用还真能行。
该工具每年节约工时费14.89万元,成为岗位创新创效的典型案例。
打破常规创新检修思维模式
车间设备检修人员也没闲着,面对350t行车主钩钢丝绳,他们敢想敢干,打破了到期就换的老规矩,用“动态监测+延期使用”的新思路,给钢丝绳做“体检”,依据国标对钢丝绳进行专业检测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科学确定延期使用时长。
截至6月,6台行车的钢丝绳能用15个月了,寿命长了25%年节约成本29.96万元.为设备管理提供了创新范本。
从流程优化到工具研发,从设备维护到效能提升,行车车间以创新为刃在“百千万”工程中交出满意答卷,为公司降本增效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