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系统在钢铁生产中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每一次非计划停机,都潜藏着断水事故的危机,直接威胁生产安全。面对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这一关键指标的挑战,今年年初开始,重庆钢铁能源环保部水处理车间维护班组主动对标行业先进,深挖自身潜能,打响了一场指标提升的攻坚战。
精准对标,织密设备“防护网”
“停机关键在预防,先进标准就是方向标!”水处理维护班班长刘军率先行动,带领班组成员深入剖析行业先进单位的点检模式,查找自身差距,确立严苛的改进标准。
改变始于日常。维护班管工汤星明每班“雷打不动”地到取水、制水、供水核心区域,用点检仪为设备进行深度“体检”——轴承振动、运行温度,关键参数无一遗漏。每一次点检数据都被他细致录入系统,为设备状态精准“把脉”。在他的推动下,班组彻底告别了单一依赖巡检的旧模式,创新构建起“专职点检+翻班点检+全员点检”的三级防护网。更关键的是标准重塑。班组对831项点检标准逐一梳理、修订,并增补102条贴合现场实际的操作细则,为每一次点检动作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与“判断尺”。
攻坚克难,优化维修策略
如何在保障可靠性的同时提升维修效率?刘军带领班组针对设备特性,创新推行“刚柔并济”的差异化维修策略。对于关键设备,他们严格执行基于年、月度的“定修”计划,如同为设备安排规律的“全面体检”与“深度保养”。而对于辅助设备,则推行更经济的“状态检修”。班组成员每日穿行于轰鸣的设备间,看、听、摸、测,捕捉设备运行的细微异响与参数变化,灵活制定周修、月修计划,精准投入资源,显著降低了维修成本。“自己的设备自己最懂!”这是刘军常挂嘴边的话。他立足班组内部挖潜,以骨干为核心,大力推行“老带新”自主检修模式。同时,组织力量制定完善了3034项设备检维修标准,推动检修工作从“经验驱动”全面转向“标准驱动”,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全员参与,筑牢运行根基
“设备要长久稳定,离不开专属守护者。”车间主任张强强调。在刘军的推动下,班组严格执行设备“包机到人”制度,责任归属清晰明确,设备稳定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基础保养,全员齐上阵。班组成员人人动手:清洁清扫、紧固螺栓、润滑保养、治理滴漏、整治环境……这些看似琐碎的基础工作,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确保设备始终在整洁、润滑的最佳状态下运行,从源头上消除了故障诱因。
水处理车间维护班组,将对标的决心化为今年年初至今的日日严谨的行动,以智慧与责任为笔,最终将“非计划停机时间成功“归零”!(武芳 周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