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轧钢厂行车车间热卷行车丙班
2024年深陷“生产低效率”的泥沼
班组通过对标找差、精简流程、设备改造
平均吊运时间缩短至20%
设备故障率下降50%
整体生产效率提升25%
连续6个月
在中南钢铁班组关键指标提升竞赛中
取得100%进步
曾经的“生产低效率”难题
化作了激励更多班组奋勇前行的动力源泉
对标寻路 向效率高地发起冲锋
“吊车尾肯定也能翻身把歌唱”面对困局,丙班班组长周裕钦毅然扛起“破局大旗”,带领班组成员深入开展对标找差工作,一方面主动与车间高效班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组织团队对自身生产流程进行“解剖”式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作业流程繁琐、设备维护不足、人员技能参差不齐,正是制约效率提升的三大“拦路虎”。
流程再造 让吊运节奏“快起来”
“全面梳理吊运流程,找出破绽”,班组邀请地面指挥作业人员、车间技术员共同参与,全面梳理吊运流程,成功将原本复杂的12道工序精简为8道。过去行车工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吊运物料,常出现等待现象,现根据不同生产任务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合理安排吊运顺序,有效缩短吊运响应时间30%,避免了分配混乱、等待时间长等低效问题。
设备焕新 为高效生产“强筋骨”
“每次下坑抓渣,心都提到嗓子眼!”,班组所管辖的35号行车在实施旋流池抓渣作业中,钢丝绳闭合时常出现跳槽现象,导致更换频繁,加大成本消耗的同时影响生产节奏。为解决问题,班组迅速组建攻坚小组,翻阅技术资料,深入现场观察测量,“揭露”水流冲击与抓斗结构缺陷的“双重陷阱”。通过实时监测旋流池水位与水流速度,精准计算钢丝绳下坑闭合的“黄金时间”,同时采用尼龙套材质轴承对抓斗夹具轴承进行升级改造,经过多次方案调整,困扰班组数月的“跳槽魔咒”终被破解。曾经三天两头“闹脾气”的设备,如今变得稳定可靠。此外,班组制定了“日点检、周保养、月检修”的三级维护机制,时刻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技能升级 打造高效作业“尖兵连”
针对班组成员技能不足问题,班组组织开展“师徒结对”“技能擂台赛”等活动,以“一对一”帮扶模式推动班组成员技能提升。此外,每月开展“效率提升”主题培训,邀请车间吊运行家授课,同时班组成员也纷纷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在吊运操作中的小窍门、小创新。为了提升操作熟练度,班组还模拟真实作业场景,组织“限时吊运挑战”比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班组成员的操作技能显著提升,个个都成了吊运的“行家里手”。(周裕钦 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