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钢铁轧钢厂厚板产线,双边剪如同一位精准的“裁剪师”,其稳定运行与精度直接关系到板材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然而,这一关键设备因滑动导板导杆螺栓脱落,导致碎边机机体严重变形、精度丧失,给厚板产线的稳定运行带来严峻的挑战。
挑战:前所未有的在线加工难题
面对棘手问题,设备管理部与轧钢厂联合成立技术攻关团队。该公司首席工程师苟春生带领团队进行问题诊断。团队发现由于滑动导板导杆螺栓脱落,导致机体变形,进而使刀架导轨安装面的平面度与支撑基准面的垂直度严重超差,剪切精度无法保障。而这个重达数十吨的“大家伙”无法拆卸进行离线修复,在线修复成为唯一选择——这意味着要在不停产、不拆卸的前提下,完成对数十吨重设备的“原位手术”。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团队经验与创新能力的极限挑战。
破局:自主创新,巧设“定海神针”
面对难题,与各种设备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苟首席并未退缩。他带领团队精准定位未变形区域作为修复基准,通过前期精准测量与图纸比对,设计出“双边剪机体变形修复定位工装”。该工装通过基准定位与加工支撑两大模块,在复杂现场环境中构建起一个稳定可靠的加工平台,为在线精密修复提供了关键保障。
风采:团队协作展现“硬实力”
修复过程中,攻关团队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从工装安装到精度校准,从参数调试到铣削操作,团队成员精益求精。苟首席现场指导,青年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形成了技术传承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氛围。
成果:技术创新铸就团队荣耀
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双边剪碎边机机体变形与精度失效的难题被成功攻克,设备恢复稳定运行,刀架导轨安装面的垂直度与支撑倾斜度完美回归设计值,设备各项精度指标均恢复至设计标准。
此次技术攻关不仅解决了具体设备问题,更形成了“定制工装保障+线上原位修复”的可推广技术方案,为该公司同类设备维护积累了宝贵经验。技术团队再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以匠心坚守初心,只要敢想敢干,就一定能干成。(陈伟 马宁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