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2日—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举办。大冶特钢携尖端产品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展示其在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的创新成果。
大冶特钢展台位于12展区,设置了一个90平方米包含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不锈钢等展品在内的整体展台,以实物、模型、展板、视频等形式,重点介绍了大冶特钢“两高一特”产品在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在大冶特钢展台的“C位”,一份2020年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格外醒目。这是大冶特钢历史上获得的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主要针对传统电渣重熔技术耗能高、氟污染严重、效率低、产品质量差及大单重厚板和百吨级电渣锭无法满足高端装备的材料需求等问题,历经10余年,创新开发出绿色高效电渣重熔成套装备、工艺和系列高端产品,形成两项国际标准,实现我国电渣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数十家企业应用,生产出的高端模具钢、航空轴承钢、发动机叶片钢等产品满足了我国航空航天、高铁、能源、石化等领域对高端材料的需求。
大冶特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文学介绍,近年来,针对飞机起落架用核心关键材料供应瓶颈,大冶特钢投资近30亿元引进国际先进的特种冶炼、锻造、热处理、理化和无损检测等装备技术,陆续完成材料及锻件批次稳定性、质量均匀一致性、全面性能、零件及起落架加工工艺验证和静力、落震、疲劳考核验证,完成了装机评审,进入量产供应阶段,极大缓解了起落架关键材料供应难题。
从独家生产的高温合金旋压管到国内先进的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不锈钢,大冶特钢研制的一系列高精尖产品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自主研制的特殊材料助推多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546次发射。今年6月23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着陆装备某核心系统制造采用了大冶特钢生产的某牌号中厚壁无缝钢管和锻材。11月8日,大冶特钢航空起落架用A100钢棒材和锻件规范及设计许用值建立实验报告获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正式批复,成为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起落架用A100钢棒材唯一合格供应商。 (朱友松)
《中国冶金报》(2024年11月22日 01版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