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6日,南昌市青山湖区2024年先进制造业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方大特钢与杭氧集团携手合作大型空分供气项目。目前,项目已开始平整场地。项目建成后,可为方大特钢提供更加优质、低碳、绿色的工业气体,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2024年11月29日,由财联社主办的2024年第五届财联社企业ESG论坛暨“致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方大特钢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斩获2024年度财联社致远奖“ESG先锋奖”。
2024年12月18日,方大特钢完成2024年度自发电量预算目标,比计划提前13天完成。12月7日,方大特钢自发电量达2835088kWh,继11月2日刷新单日发电纪录后,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辽宁方大集团始终弘扬“党建为魂”企业文化,秉持“要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企业方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旗下钢铁板块上市公司,方大特钢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展现产业报国的追求和情怀、钢铁脊梁的使命与担当,释放出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聚焦绿色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为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方大特钢深度挖掘钢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余热余气余能进行发电,配置了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机组、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干熄焦余热发电机组、煤气发电机组等设备。该公司动力系统以“低碳消耗循环利用,降低一次能源消耗,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精心强化生产组织与各工序动态衔接,秉持“高效机组优先、高品质蒸汽优先用于发电”的原则,精细调控煤气、蒸汽资源,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做好重点设备、关键部位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消除影响发电的不利因素,确保发电机组稳定运行。并且,开展发电攻关,建立挑战奖励机制,制定日发电量、月发电量攻关指标,充分激发现有发电机组潜能,真正做到“度电必争、千瓦不让”,有效提升发电效益。
以该公司35MW高温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组为例,每天可发电近84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23.46万吨标准煤,既减少企业从供电部门采购的电量,又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同时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进一步实现超低排放,方大特钢正在实施35MW发电锅炉烟气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改造采用钙基干法脱硫工艺,对现有设备烟气处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进一步增强清洁排放能力,确保排放烟气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方大特钢近日发布动力厂新建两套65MW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节能增效改造项目之发电机节能升级改造工程、高炉鼓风机节能升级改造工程、变电站升级改造工程招标公告。可以预见,两套65MW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竣工投产后,将显著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坚持创新驱动,节能成效明显
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着引领性作用。近年来,方大特钢注重引导全体干部员工积极通过科技攻关、小改小革实现节能降碳,在点滴中汇聚绿色发展动“能”。
炼钢厂员工通过对连铸机、精炼炉等几座高耗能大型液压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取得明显节电效果。“改造后,14台液压泵每小时可节约用电48.03kW,且改造后的液压控制系统与原系统操作模式一致,完全满足液压站恒压控制的工艺要求。”炼钢厂相关人员介绍道。
炼铁厂员工实施的245㎡烧结混料筒四根应急皮带自动化改造也取得良好效果。为提高运行效率,炼铁厂技术人员为四根应急皮带安装自动启停装置,每间隔10分钟运行2分钟,在确保漏料能够及时清理的同时,降低设备电耗,此项改造月度可节约电费17800余元。
动力厂员工通过对压缩空气装备优化升级,进行系统节能降耗,将螺杆式空压机升级为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的离心式空压机,改造后空压机年节能150万kWh。
……
推动向绿向新,谱写生态和谐乐章
“南方企业打造成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东北和西北的企业打造成花园式工厂。”在辽宁方大集团的带领下,方大特钢2018年投资10亿元建设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随后4年多来持续投入近2亿元,以推进“蓝天”“碧水”环保生态工程为抓手,以打造国内一流的观光、休闲、研学的工业旅游基地为目标,形成占地面积56.8万平方米、具有鲜明钢铁工业特色的景区,从而在“绿水青山”间,收获“金山银山”。
冬日,白鹭、野鸭、天鹅等鸟类栖息于方大特钢焦化湿地,或在苇丛觅食,或在水边嬉戏,或在低空翩翩起舞,或在蓝天下展翅翩翩……与周围的钢铁构筑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目前,方大特钢厂区内种有各类乔木1.61万棵、单独成形灌木2.2万棵、各类组形灌木365万株,铺种草皮及地被植物近30万平方米,拥有园林水系面积3万多平方米,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已形成绿色观光、研学旅行、企业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旅游模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南昌市外事参访点。走在方大特钢,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钢铁工业的魅力,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参观、旅游、研学。(段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