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轧钢产线行车承担着吊运、转运等重要工作,其走轮更是犹如行车的“双脚”,承载着自身和吊运物品的重量。上半年,一场行车走轮的“磨损危机”打破了稳定的生产节奏——多辆行车走轮轮缘磨损消耗持续攀升,增加了备件采购成本的同时,更影响了生产的稳定顺行。面对难题,行车车间该如何破局?让我们一探究竟。
抽丝剥茧寻病根,四大“元凶”终现形
“一台行车走轮磨损严重,整条产线都得受影响,必须立刻想办法!”行车车间生产管理杨凌霜在车间例会上焦急地说道。面对难题,车间迅速行动,成立攻坚小组“破案”。通过连续的蹲点监测、数据分析,三大“元凶”浮出水面:一是行车轨道单边过度磨损,如同崎岖不平的道路,加剧车轮“颠簸”;二是成品库高温烘烤,钢结构厂房梁受热变形,导致轨道“走位”,车轮被迫“偏航”;三是走轮日常调整不及时,微小偏差日积月累成大患。“找到病根就成功了一半!”小组负责人杨凌霜攥紧记录本,眼中满是斗志。
三招连环破困局,精准施策除顽疾
针对问题根源,攻坚小组精准应对 :轨道焕新;紧盯计划检修窗口期,对磨损超标轨道果断换新,并提前修复轨道裂缝隐患,为走轮铺设平整轨道。检修工人老陈专注焊接轨道时感叹:“轨道平整了,走轮跑得才稳当!”走轮定修;为12台行车走轮定制保养日历 ,利用日常维保与生产间隙进行检修;通过拉线精准校准走轮位置 。车间机械技术员钟震东生动比喻:“好比给汽车做四轮定位,让车轮回归正轨!”规划布局;协同物流运输部成品车间,重新规划产品堆放布局,杜绝扎堆高温现象。昔日密不透风的库区,如今巧设散热通道,有效化解了高温难题。
数据亮眼展成效,降本增效双丰收
一套“组合拳”精准落地,成效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热卷产线和厚板产线多台行车走轮更换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其中,热卷产线5号行车主动轮更换量降幅达50%;33号行车主动轮经精心调整后更是实现了“零磨损”;厚板产线2号行车走轮更换量减少60%,20号、21号行车更换量降低40%。经测算,仅走轮损耗,就可节约成本 8.2万元。
这场车轮“瘦身”之战,不仅为降本增效贡献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更锤炼出一支敢啃“硬骨头”的空中攻坚队伍。(杨凌霜 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