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次棒材外委加工费用高、直送率不足,这曾是制约中南股份物流部成本控制的关键堵点,聚焦废次棒材处理这一关键节点,物流部精准施策破解加工成本高难题,成功实现降本增效的突破。

精准算“细账”,找准降本突破口
此前,物流部在废次棒材回收处理中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2024年回收的轧材厂废次棒材中,仅30.7%的废次棒材能直送炼钢使用,其余的需转运至废钢库进行剪切加工,全年委外加工费用高达476万元。同时,受螺纹钢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炼钢钢包精炼投料的经济性大幅降低,控制加工成本、提高直送率成为物流部亟待破解的课题。
面对这一现状,物流部废钢班深入梳理废次棒材处理全流程,从加工规格、市场动态、炼钢工艺等多维度开展成本测算,最终明确了“调整直送料长度、动态调整加工用量”的核心解题思路,为后续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靶向出“硬招”,打出增效组合拳
为将降本思路转化为实际成效,班组主动联动公司废钢经营小组,推出一系列精准举措。
优化加工标准,降低处理难度。对剪切料加工长度进行调整,不仅减少了加工环节的操作难度,更使加工单价降低27.7元。动态适配市场,严控加工用量。结合外部钢材市场价格波动,灵活调整炼钢精炼炉所需的钢筋剪切头的用量,月均减少加工量263吨。调整直送标准,提升直送比例。对优化废次棒材直送标准进行调整,大幅提高直送合格比例,从源头减少了外委加工量。
成效见“真章”,算好经营收益账
随着一系列组合拳的落地,废次棒材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5年1—10月上旬,废次棒材炼钢直送比从2024年的30.7%跃升至63%,实现降本219.24万元。
物流部将继续以“算账经营”为抓手深挖流程潜力聚焦细节优化持续探索降本增效新路径。(徐顺根 钟键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