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矿山“铁人”代代传
——追记马钢矿南山劳模张宪忠

2019-05-06 11:56:00     作者:章利军 李先发

  在共和国的劳模薄上,闪耀着一串串先模人物光辉的名字,“铁人”王进喜就是其中之一。巧的是,在马钢“粮仓”的南山矿,人们也口耳相传着一位“铁人”王进喜式的人物,他,就是被誉为矿山的“铁人”张宪忠。

  张宪忠虽因积劳成疾,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长存于世,并被传播和传承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山人爱矿敬业、开拓奉献、忠诚企业、自我超越。

  像“铁人”那样实干巧干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国家号召钢铁工业创业、奋斗的时期,为了响应当时大办钢铁、早日开采出有品位的铁矿石原料,张宪忠来到南山矿凹山采场,当了一名普通的电铲司机。他立足于这个马钢“粮仓”,积极投入到轰动钢铁行业的马钢凹山大会战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了非凡的贡献,1978 年他被评为马鞍山市工业学大庆标兵,并被冶金工业部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作为凹山车间电铲工段的甲班班长,张宪忠工作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上班安排完工作,他要跑遍每台电铲,观察工作环境,提出注意事项,哪个地方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帮助大家处理问题,开展工作。当时在405# 电铲当副司机、后来成长为凹山车间主任的孙正贵深情地回忆说,张宪忠经常来给我们介绍电铲的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记得有一次,一台电铲的电机烧坏了,修理工还没有来,也没有备件,当时整个凹山采场的采剥任务非常重,为了赶时间,他就组织我们自己修。张宪忠身先士卒,站到电铲顶棚上用大锤紧固大架螺丝,不慎一锤落空,锤头砸在自己腿上,眼前一黑倒在顶棚上,工友们把他送进了医院。可他第二天一早一瘸一拐地悄悄回到岗位。大家一再劝他回医院去看看,他还和我们开玩笑袁说自己大腿骨硬,没问题,坚持和大家一起干到结束。

  南山矿生产系统是采运选联合作业,有一个环节卡住了就会影响全局生产。一次,410 #电铲的拉门电机坏了,恰巧,那天装矿的电铲就这么一台,停下来供矿就要中断,选矿厂就要停产,由于这台铲拉门电机型号特别,一时找不到备件, 张宪忠心急如焚,他和工友们商量办法。没有电机,就用手拉。说干就干,张宪忠和工友爬上了电铲顶棚,手牵拉门机钢丝绳,一铲一铲地拉起来,不到半小时,手套磨坏了,手磨起了血泡,血泡磨通了,满手都是血,但他全然不顾,咬着牙,忍着痛,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志轮着干,一班接着一班,连续干了四个班,一直坚持到电机修好为止,保证了对选矿厂的供矿。从这以后,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其他班也都会这样克服困难,主动用人工拉铲斗拉门坚持生产。

  张宪忠很欣赏“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作风,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临下班的时候,他都要到各个电铲岗位巡视一遍,询问一天生产过程中有没有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班次的生产提前做好准备。张宪忠同志长年累月一心扑在生产上,每年出勤 400 多个班次,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年工作量总是独占鳌头,被工友们亲切地誉为南山的“铁人”。

  像“铁人”那样爱岗敬业

  张宪忠身材修长,一眼望去,十分的瘦弱。再加之平时劳累过度,他的身体就更显消瘦。但这瘦弱的身体里好像骨头缝里长了肌肉,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并不时地爆发出来,让人惊叹不已。一次,矿里组织凹山采场 73 米环形线建设会战,电铲班承担扫平路基任务,时间紧,危险性大,就在这个时候,张宪忠患了肠炎,经常腹泻。为了坚守岗位,他用一叠草纸垫在座位上进行操作,坚持两天两夜没下山,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路基扫平任务,然而他因脱水过多晕了多去。后被工友及时送进了医院,才转危为安。

  这次因病倒下,并没有吓住他,他反而觉得很正常。他笑嘻嘻地对工友说,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看好了不就没事了吗。张宪忠真的像铁人一样,不惧怕身上大小不适应的情况。即使在他工作最劳累,生病最厉害的时候,你也看不到他皱一下眉。1977 年的一个深夜,他带病在山上值班,广播里传来101 掌子面掉道的消息。张宪忠立即摸黑赶到现场。推出手电筒一看,没有道木起复掉道车,又赶紧返回 69 米工具房,扛着一百多斤的道木,气喘吁吁地送到几十米以外的平板车上。谁能想到,这是他忍着巨大的病痛干的,当他把道木送到现场就倒下昏过去了,工友们想方设法把他唤醒,要送他去医院,他坚决不肯,不能干活,他就坐在那里调度指挥,一直到恢复生产,第二天他还照常出现在工地上。 

  看着张宪忠一天天消瘦的面孔,领导和同志们十分担心,领导给调度打招呼,夜里一般情况不要惊动他,让他多睡一会, 但他也给夜班工人打招呼,有事一定要喊他,后来实在没办法,车间领导商量后作出决定,用汽车把他的铺盖拉下山,命令他回宿舍住,当宿舍大门打开时,大家都惊呆了,由于长期不住在宿舍,他的衣服、鞋子都长了霉。张宪忠同志真正做到了以矿为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南山。

  开过电铲的人都知道,换大绳、倒电缆是又脏、又累、又苦的差事。张宪忠只要在山上,不管是哪台电铲倒电缆,换大绳,他都会亲自去干,他个子比较高,每次换大绳,他总是站在最前面,用肩膀背着绳子向前走,一天下来,满身油污,还烙上一股股绳迹,好端端的工作服就这样被毁了,但他丝毫没有介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的工作干劲很快被调动起来。一次,由于连日大雨,造成掌子面架头大塌方,一台 4m 3 电铲埋进去一大半。电铲是采掘作业的主要设备,如不及时拽出来,泥水泡坏电机,损失就大了,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生产,这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风雨即将来临,而架头上裂着几条大缝,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面对困难和危险的考验,张宪忠二话没说,带上安全帽就冲进了塌方现场的架头底下去指挥, 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经过与工友们四个小时紧张激烈的奋战,终于把电铲抢救了出来。

  张宪忠一辈子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像铁人那样三老四严,一是一,二是二,不搞弄虚作假。采掘运输的班产量是以装车的车数计数的,少数人为了追求虚名,只顾车数,不注重装满车。一次上夜班,张宪忠来到 100m 排土站,发现穿过 4 道的电机车中有几节车厢没有装满,他便立即追过去, 由于天黑路不平,他不慎摔了一跤,把腿给摔破了,疼痛难忍,但他全然不顾,爬起来,一个劲地猛追,待电机车停下来后,张宪忠耐心地做调车员的思想工作,向他讲清弄虚作假的危害性,说服调车员将车退回去补装。事后人家说他小题大做,但他不这么想,认为放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说假话办假事一害企业,二害国家,社会主义是靠真干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弄虚作假搞出来的。这就是张宪忠的工作作风,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丁是丁卯是卯,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来半点虚假和做作,正是有了一代代 、一批批像张宪忠同志这样爱矿敬业、开拓奉献的职工,南山才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才铸就了六十年南山的辉煌。

  像“铁人”那样做人做事

  张宪忠对工作的投入,对矿山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工友的传帮带,给他的工友们树立了崇高的学习榜样,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其中,受其影响和教益最深最多的就是后来成长为技能大师、全国劳模的卜维平。

  卜维平深情地说,正是得益于张宪忠实干苦干、勤劳务实的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能时时感到创业和奋斗的乐趣。这种无穷的力量时时激励我们,时时感召我们,时时启迪我们。卜维平参加工作40年来,以张宪忠为榜样,深深地扎根矿山,与电铲为伍,使用电铲,维护电铲,研究电铲,驾驭电铲,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享誉国内冶金矿山系统的电铲专家、技能大师。

  工作伊始,面对空旷的矿山采场和寂寞艰苦的电铲司机岗位,卜维平没有埋怨和退却,而是把采场当作舞台,用工作和学习赶走了寂寞。工作中,他跟着经验丰富的师傅有板有眼地学,在口袋里揣着一个小本本,随时随地地记下心得体会与疑问,虚心向检修人员请益求教,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还先后自学了《电铲司机》、《电工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多门知识,并在全国冶金系统青工技术大赛上脱颖而出,被授予“全国冶金青工技术能手”和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长时间的摸索和积淀,卜维平的电铲操作水平和理论水平更高,对企业的贡献更大,并于2011年当选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和马鞍山市“首席技师”,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技能大师,2015年“五一”前夕,更是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马钢还为此提炼出了“忠诚敬业,自我超越“的卜维平精神,让卜维平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一面旗帜。

  走进新时代,卜维平在传承张宪忠老劳模精神、作风上又有了新的建树。他以创建冶金矿山工匠基地为平台,集合了南山矿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或聚焦重点工程,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或瞄准工艺改造,大力实施技术攻关;或紧盯节能降耗,深入推进岗位创新创效;或严格精益生产,不断强化标准化作业,并结出累累硕果,工匠基地创新创效成效斐然。如在提升凹山选矿厂精矿品位的攻关中,工匠基地和技术人员通力合作,自主研发了一款新型浓缩磁选机,有效提高了超细碎精矿给料浓度和一段球磨的磨矿效果,并进行淘洗机改造,使洗机精矿相对给矿品位平均提高了3.46%,全铁作业回收率为98.61%,尾矿TFe品位12.41%,品位提高2%以上、全铁作业回收率不低于98.5%、尾矿TFe品位≤2.0%。而据统计,该工匠基地成立以来,共推出创新革新成果346项;国家授权专利31项、发明专利2项;先进操作法6项;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4000余万元。

  卜维平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将自己多年匠心独运的结晶汇编成了一本电铲故障150例解析和13.6万多字的电铲司机培训教材,成为工匠的培训教材。与此同时,还精心培养了13名岗位技术带头人,培养出了国家二级创新工程师、安徽省“538”英才工程人选、马钢首席技师林震源、12项国家专利发明人马守斌、马钢首席技师王本治等一批佼佼者,并致力于把工匠基地打造成现场难题的攻关站、岗位技能的练兵场、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和造物育人的示范园。

  

  

编辑:实习生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