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在创新中丰盈
——记安钢职工李震廷

2019-06-21 09:17:00     作者:

  本报记者 魏庆军 通讯员 张步宇

  一个钢铁企业基层的职工,可以做出多大的贡献?一个初中学历的起重工,可以获得多高的荣誉?安钢职工李震廷在38年持续不断的创新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2009年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201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获得河南省首批“中原大工匠”、2018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2019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李震廷的创新成果和创新精神,在一项项荣誉中被高度认可。

  30多年来,李震廷从尝试创新到沉迷其中,再到带出一个创新团队,可以说创新已经一点点融入他的身体,丰盈着他的人生。这不,5月份,李震廷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两项成果在安阳市展出。

  探索

  说起创新的初衷,李震廷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大家省点劲儿,快点把活儿干好。”

  18岁时,李震廷进入了安钢。当时,安钢还没有实现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产品专业化,一些工作还需要职工投入大量的劳动来完成。

  在冬日的寒风、夏季的高温里,李震廷作为起重工时常和大家一起在苦、脏、累、险的一线工作。繁重的劳动让他们常常疲惫不堪。其中,编插钢丝绳扣就是他们要干的一项工作。一根钢丝绳扣有十几米长、二三十厘米粗,两个人编插需要一天才能完工。“这比干庄稼活还累,能不能想个好法儿,省点力气?”带着这样的疑问,李震廷开始留心观察,苦思冥想。不久,一个类似农家织布机的装置给了他灵感。没有丝毫迟疑,他捡来废钢筋、找来旧滑轮、自制脚踩踏板,一个替代手工的“快速编绳器”诞生了。用了这个“神器”之后,一个人半天就能轻松完成原先两个人需要一天才能完成的编插工作。

  尝到了甜头之后,李震廷一头闯入创新的世界,如鲸向海,似鸟投林。

  厚积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是李震廷常挂嘴边的口头禅。在无数次的思考与实践中,他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于是,在工余间、下班后、临睡前,他抓住每一段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力学、起重工原理等专业知识。就这样,他一步步搭起创新的阶梯,催生出一个个创新成果。

  李震廷发明了快速更换高炉弯头装置,不仅缩短更换时间70%,而且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此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0吨叉车也是李震廷的得意之作。这台起初被大家视为累赘的笨重设备,经过他数次加装,变成了既能当小型平板车又能成为移动升降平台,还能解决超长备件及碎小备件运输难题的“万能小车”。

  薄发

  随着多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李震廷的创新事迹逐渐被大家熟知,鲜花、荣誉、掌声扑面而来。一项项接踵而至的荣誉并没有使李震廷沉醉其中,却促使他把创新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2012年,安钢以李震廷命名的“李震廷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自此,他开始了由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到带领一个创新团队实现跨越。

  李震廷坦言:“这个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干劲儿更足了。有了什么新想法,很快就能实现。”

  发挥团队优势、解决生产难题、保障设备运行、提升岗位技能、多出创效成果,是李震廷和他的团队确立的目标。

  近年来,李震廷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提高劳动效率、节约检修时间、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开展攻关。一有时间,他们就聚在一起切磋技艺。截至目前,该创新工作室已完成“高炉十字测温快速更换装置”“叉车配备吊具”“叉车吊装梁”等50多项创新创效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小发明5项,被大家称为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此外,该创新工作室2014年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全国首批97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2015年被中国机冶建材工会授予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逐梦

  “工作不是干一天两天就不干了,而是要长期地干下去,所以工作中有不顺手的地方,我就想办法改进,造福大家也是帮助自己。”30多年来,李震廷始终怀揣一颗赤诚之心,爱岗敬业、持续进取、勇于创新。

  李震廷的同事说:“时常看到李师傅摊开一桌子的书和备件,像着了魔一样!”他的徒弟感慨:“跟着李师傅干活,每次都有新技术、新知识。”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现场的领导看到李震廷总这样说:“老李,你来了,我的心就踏实了!”河南省劳模表彰会上称赞他:“视学习为生命,视创新为使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工人发明家。”

  面对如潮的赞誉,李震廷却很淡然。他说:“我只是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搞创新也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想到企业和国家却给了我这么多。”

  《中国冶金报》(2019年06月21日 03版三版)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