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中国高速车轮的科研工匠
——记安徽省劳模、马钢高级技术主管江波

2019-09-17 09:39:00     作者:章利军 刘军捷

  一轮完美漂亮的弧线,从火红的加热炉划出。这是一片高速车轮的新品种,在机械手的作用下准确定位在淬火台上,科研人员迅速用测温枪测量着温度变化值,像呵护一个新生的婴儿,800摄氏度的灼热车轮带着炉膛的赤焰,映红了一张笃然而自信的面孔,他是江波。

  江波是安徽省劳模、马钢高级技术主管。他从事车轮研发工作已有24年。作为项目课题组长,他积极实施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部级重大专项计划等项目中,他作为项目课题组组长,带领技术团队潜心钻研、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17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研发的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车轮技术指标优于欧洲进口同类产品,已装车运行42万公里,并投入商业运营;研发的时速270公里CL50材质高速车轮,实现我国在高速铁路车轮技术、产品上的突破,在实施270公里试验中安全运行了60万公里,在“新曙光号”、“蓝箭号”、“中华之星”等时速200公里等级客车上投入了商业运营;研发的时速350公里高速车轮伴随“复兴号”动车组成功完成了世界最高时速420公里交会试验,拿到CRCC(中铁检验认证中心)首张认证证书;研发的35吨、45吨轴重用AARC+AARCM重载车轮,在北美和澳大利亚市场实现大规模出口。他就是安徽省老模、马钢技术中心高级技术主管江波。

  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地位被动摇,令他深刻反思

  他是学冶金材料专业的,1984年进入马钢,被分到钢铁研究所物理研究室。从那时起他就与铁路车轮结下了不解之缘,似乎暝暝之中注定车轮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先从铁路车轮钢失效分析研究工作入手,历经此后有重要影响的铁路行车事故调查、处理、分析工作的历练,在国内铁路车轮失效分析领域很快崭露头角,1997年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委员会聘为失效分析专家。

  计划经济时代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中国铁路太落后了,客车时速不超过80公里,货车时速不超过50公里、载重不超过50吨;铁道部“以轮定产”,马钢便成了“马老大”,马钢车轮处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境地。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作为国家经济大动脉的中国铁路,已经不能满足这个速度,启动了“铁路大提速”计划。

  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应该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变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伟大创举,共和国从此迈开了更加劲疾的发展步伐,各行各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人们心中蛰伏的奋斗激情被点燃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竞争的时代到来了。企业也好,个人也罢,都要有真功夫、硬功夫、好功夫,否则就要被时代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意味着,思想观念要转变了,企业再不能有“老大意识”和“老大思维了”----用户才是“老大”!用户才是上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马钢车轮的冲击直接而又迅速。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对新时代爆发出的巨大需求迅疾做出反应,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应时而生、快速推进。96年初春,铁道部在铁科院召开“铁路车轮现场会”,马钢的车轮轮箍质量缺陷被“曝光”,到会的马钢领导脸上火辣辣的难受。接着山西大同和太原分别上马铸钢和辗钢两条车轮生产线,这意味着国内铁路车轮生产中将“三足鼎立”,马钢结束了一统天下的格局。并且由于铁路提速需要,马钢主导制定的老版国家标准不再适用,而是制定、采信新的铁道行业标准,通过技术要求的显著提高了从标准对车轮轮箍产品的准入门槛,并对车轮轮箍产品质量控制、判定形成强约束;此外,按市场化原则铁道部可实行车轮轮箍全球采购。

  铁路的抉择对马钢而言,无疑是车轮的抉择;铁路抉择了提速,而马钢车轮就别无抉择。集前苏联美国欧铁联盟标准为一体的运行速度每小时达120公里的KKD快速客车用车轮,HDS货车用车轮标准出来了。马钢干不干?干——以前从未干过,其难度,类似电视机从黑白跨越到彩电,涉及到系统和原理的创新!不干——铁路提速势在必行,马钢车轮轮箍生产线最终陷于停产并不是危言耸听!

  车轮研发比发达国家落后至少20年,让他焦急万分

  马钢人决定抓主机遇主动出击,与海外强手争高下。对提速车轮的研究,马钢决策层的思想是极其明确的,就是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公司迅速组织技术力量,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发车轮新产品,在进行生产设备一系列重大改造的同时,对KkD、HDS快速车轮产品开发发起了总攻。

  骨子里从不服输的马钢人不相信,完全靠自己建成车轮轮箍生产系统这么难的事都能干好,翻身难吗?事实证明,翻身真的很难。

  知难而退从来就不是马钢人的性格,但是,要翻身,要重铸辉煌,光靠壮志豪情是不够的,首先要像解剖麻雀一样进行深刻的自我审视,明白自己差在哪、弱在哪,厘清补短板、争上游的目标、方向、路径。激情与理性、斗志与行动力的有机结合才能化愿景为成果。

  精神的阵痛是觉醒的开始。马钢花大力气对标世界、解剖自己,调研的结果令人汗颜——发达国家的车轮生产企业已经跑得让我们只能隐隐看到背影了,装备条件、技术能力,我们至少落后二十年;产品结构,我们只是人家的零头,英雄排座次,我们几近末位。日本住友、法国瓦顿、德国BVV、美国格里芬,这些名字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不能与他们并肩走,就称不上翻身,更称不上重铸辉煌。

  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动力,差距就是冲击力。深刻的自我解剖让马钢明确了前进的目标:装备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产品结构完整。而前进的途径是:系统的技术改造、系统的共性技术提升、面向全世界的新产品开发、烙进心房的服务意识----这显然是更高起点的二次创业。

  淘汰落后工艺装备进行系统攻关,是他追随的路线

  高水平的技术改造再造出崭新的车轮轮箍生产系统。在车轮轮箍用钢的生产环节,运行了三十余年的平炉----模铸生产线被推倒了,转炉—炉外精炼—圆坯连铸生产线取而代之,车轮轮箍用钢的生产装备迅速赶上国外先进水平。进而又新建电炉—炉外精炼—圆坯连铸生产线,工艺装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为冶金工艺技术提升、质量控制和新品种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在车轮轮箍制造环节,新上马的圆盘冷锯、压轧系统、数控加工线能力强、精度高,不仅使生产更高效、经济,还能适应所有用途的产品需求,为实现产品走向世界的目标打下了硬件基础;经过自动化改造的热处理工序可控性好、稳定性高,成为高性能要求的高端产品开发的可靠依托;新上马的在线无损检测线以其高灵敏度为产品质量把关构筑起坚固的最后一道防线。技术改造后的车轮轮箍系统,由“小米加步枪”跃升至“武装到牙齿”,装备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面向高端需求研发高技术产品,是他的主攻方向

  高质量的共性技术研究赋予车轮轮箍系统深厚的内功。在车轮轮箍钢生产方面,轮箍合格率攻关率先突破,非金属夹杂物这一痼疾基本治愈,曾经失去的轮箍市场数年后全数夺回;洁净度研究一步一个脚印,直逼世界最高水平,在车轮轮箍植入了安全、可靠的基因。在车轮轮箍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体系化合金化及热处理技术研究不断登高,综合性能控制能力和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奠定了高速车轮、大功率机车车轮等高端产品开发的技术基础;前瞻性的热加工及机械加工数字化设计技术日趋成熟,高效、经济、柔性化的生产技术已落地生效;精确检测技术全面推广应用,为杜绝带缺陷产品流入用户、防控运用风险筑起更为牢固的篱笆。技术进步为今天的马钢车轮轮箍系统带来了敢与天公比高低的底气。

  高目标的产品开发催生出完整的车轮轮箍产品结构。面对多样化的铁路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高端牵引、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新产品开发之路走出一个又一个精彩。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尚处于论证阶段时,马钢启动了高速车轮预研工作,在高速铁路发展的每个阶段,马钢紧密跟进、潜心研究,弄清了高端车轮的技术内涵、自身的短板和需要攻坚的关键技术,从提速客车、准高速列车到“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再到“复兴号”动车组,产品档次的逐步提升直至站到最高点,使马钢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能力,产品开发之路豁然开朗,一扇扇国内、外市场大门向马钢敞开,在国内,马钢是整体机车车轮、大功率机车车轮、重载货车车轮等新产品开发的先行者和中坚力量,在国外,马钢的产品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发达国家、地区落地生根,展现出旺盛的竞争力。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老三样”尘封为历史,车轮轮箍系统已具备能适应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开发能力。目前,马钢顺利通过了AAR(美国铁路协会)、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DB(德国铁路公司)、TSI(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RISAS(英国铁路供应商)等国际铁路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按任何国家标准生产各种性能的车轮,在国际市场拥有充分的话语权。

  抢占和拓展海内外市场,是他最大的愿望

  往事历历在目。从二十年前的身无长物,到现在的装备现代化、技术高端化、产品结构完整化,可以自豪地说,马钢车轮轮箍系统的翻身仗打胜了。

  发展需要奋斗者,机会之门永远向奋斗者敞开。马钢的高速发展为奋斗者成长进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后的二十余年中,江波作为技术骨干、负责人始终战斗在车轮新产品开发、科研一线,是首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在马钢车轮系统二次创业的道路上留下了扎实的足迹。

  在国内,马钢满足了中车青岛四方车辆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厂队客货车轮的需求,并成功开发出适合我国重载火车用CL65、CL70材质重载车轮,在大秦运煤专线上大批量使用,大大提升的我国铁路货运效率。

  在国外,马钢重载车轮打进力拓维修市场,并锁定两年订单;牵手世界名企阿尔斯通,共同开发印度、巴西、菲律宾市场;发挥重组马钢瓦顿协同效应,开辟了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市场,并进一步拓展了印度、南非车轮市场;发挥与轨道交通公司的协调效应,与德国铁路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等用户签订了轮对大单,并成为德国铁路公司在亚洲首家供应商;与中国中车合作,托起了东非版高铁——蒙内铁路。

  对勤恳的奋斗者,马钢用强激励予以褒奖,他成为首批享受马钢优秀科技人员津贴人员、首批高级技术主管,获得马钢劳动模范和安徽省劳动模范荣誉,获得马鞍山市重大科技成就奖,成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回望走过的路,他深深感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马钢车轮轮箍系统的今天;没有祖国的发展,马钢车轮轮箍系统就没有打翻身仗、重铸辉煌的机会;没有马钢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他个人成长进步的平台与空间。在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化作两句话:祝祖国青春永驻!祝马钢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步步登高!

  下一步,江波将和他的技术团队,积极响应“交通强国”战略,抢抓国内轨道交通“大基建”给马钢带来的市场机遇,加速产业链延伸步伐,以国际化视野谋发展、闯市场,搭建更大的融合发展平台,全面深化车轮、轨道交通和收购的瓦吨公司三方融合,相互借鉴分享管理、技术、生产中的先进经验。同时,积极参与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理性设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用特殊钢研发”项目的研究,努力承担好该项目课题四——“高端装备典型构件用特殊钢的示范应用研究”课题计划的落实,全力向2020年成功研制新一代时速400公里高铁车轴钢的目标发起冲击,真正把马钢打造成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具竞争力的轮轴企业。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