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段一:初来乍到,便与钢铁结缘。
“当我硕士毕业,踌躇满志的时候,我认识了龙钢,那一年是2018年。”“2018年11月,3#高炉展开了为期56天大检修,那些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料峭的寒风吹落了霜花,炉台的寒风肆意地窜进领口……”刘江边回忆,边言语苍劲地讲到。
笔者的思绪被他拉回到他所讲述的“那些日子”。当大修进入炉缸砌砖及装材关键时期,也是最难熬的一段时期,刘江主动请缨,要求和检修工人们一同啃最硬的骨头。当时他只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毕业生,就这样在炉内一呆就是20多天,为了不延误检修时间,数九寒天的防寒利器就是他身披的那件军大衣,饿了就吃上一桶泡面,困了就坐在主控室眯一会……因为他觉得能和工友们一起并肩作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直径不到一米的人孔,他每天钻出钻进跟踪检修现场实际情况,木材的搬运、炉内外人员的配合,完全充当了检修现场联络员的角色。当笔者回忆起他从人孔钻出来,蓬头垢面却依然热情地向炉台上工人们讲述炉内大修实况。那一刻,他脸上刚毅的笑容实为令人钦佩。
片段二:迎难而上,坚持与钢铁并肩。
高炉工艺攻关“提煤降焦”是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的一大课题。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刘江长时间坚守在一线,他研究炉况波动情况,查阅相关工艺资料,最终提出了“PDCA生产循环”的工艺操作思路。面对原燃料频繁波动问题,他学习并总结炉况波动规律,坚持“炉前定方针 炉后抓筛分”的操作思路,从稳定炉内参数入手,制定参数上下限,实现了高炉操作参数实现最小化变量。
工艺攻关过程中,他不忘TPM精益设备管理对生产的保障,3#高炉的设备现场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现场巡查过程中,他严格要求岗位工加强设备“三级点检”频次,对于现场废旧备品备件,要求岗位工收集归类整理,通过加工、焊接、组装等多项举措,力争废旧设备实现“二次上岗”。同时,他始终坚持企业低成本战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提质增效的攻关课题上,力求实现生产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片段三:初心不改,赴一程“钢铁之约”。
“后备人才培训,给我上了一场生动的教育课。”在龙钢公司选择后备人员封闭式培训期间,刘江深知机会难得,他怀着满满的求知欲,不懂就问。在和老师的学术交流中,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让他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知。他说:“管理就是要彰显严明的纪律性。”其实对他来说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都是在重新认识钢铁,重新锻造钢铁匠心。他说:“狼性精神就是我们钢铁工人的情怀,为了陕钢明天更好的发展,我们愿意驰骋……”
习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勇于在艰苦的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谈及未来,刘江信心满满地说到:“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会以昂扬的斗志不断奋斗在钢铁长征路上,自己的钢铁青春也定会在奋斗的汗水里大放荣光。”(张洁)